孩子治療語言發展過程中經外科醫師評估後有進行舌繫帶手術

該不該剪舌繫帶?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王念陸

在談論主題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嬰兒是在甚麼時候、如何開始學說話呢?一般嬰兒總要在78個月大之後才會偶爾發出最常聽到的「ㄇㄚ、ㄇㄚ」或「ㄅㄚ、ㄅㄚ」,其實早在牙牙學語之前,嬰兒一出生就開始學說話了。為了要發出一個簡單的ㄇㄚ或ㄅㄚ,其間的學習工程是非常複雜的;包含了重覆的聽聲音、看嘴形、甚或感覺肢體動作。這些訊息經由腦部多個神經系統中樞(聽覺、視覺、語言、感覺及運動)幾個月的統合整理後,才能發出第一聲屬於「語言」的聲音。

由此,話說的清楚與否,與耳朵、腦中樞、發音器官等都有關係。而影響發音的各種問題中,舌繫帶結構上的小問題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處理的情況。

舌繫帶(Lingual Frenulum) 是舌頭下面與口腔底部間黏合的一片薄膜。我們知道青蛙擁有一副像折疊式彈簧刀的舌頭,其舌繫帶讓它捕捉飛蟲時非常準確。同理,人的舌繫帶也有穩定舌頭運動的功能,但卻是可有可無的,過緊或過厚的舌繫帶反而會限制了舌頭的運動,可能造成嬰兒吸吮母乳困難、無法舔嘴唇、某些發音困難等等。其中發音問題是大家最熟悉且關心的,舌繫帶太緊所影響的主要是需要捲舌或彈舌的發音,例如捲舌音「師、知、日」和彈舌音「達、它」等。

英語中之「Tongue tie」與閩南語中之「短舌筋」是泛指舌繫帶短的情況,沒有輕重之別。醫學上也沒有確切的標準與定義。依據文獻與臨床經驗,筆者為敘述方便,將舌繫帶不正常的情況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稍短卻薄的舌繫帶,即一般所稱之舌繫帶過短(Tongue tie);另一種為既緊且厚的舌繫帶,其舌頭幾乎完全被黏固於口腔底部,稱為舌下黏粘 (Ankyloglossiainferior)。前者舌頭運動可能稍受限制,但並不一定會影響發音;後者則完全無法捲舌或伸舌,一定會影響發音。

當然,舌繫帶從正常型態到完全黏粘於口腔底部,其間有各樣鬆緊長短不同的情況,並不是單純的兩種型態。那麼如何判斷其是否需要手術矯正呢?一般最容易的判斷方法即是令孩童張口伸舌,若其張口時舌尖可以輕鬆的前伸上揚並舔觸上唇,則屬正常。反之,其張口時舌尖無法前伸上揚,愈想向前伸舌頭前緣中點因舌繫帶牽扯而愈形向下壓,形成所謂「ω(omega)型舌頭;這種情況即為舌下黏粘,必需手術矯正。而界於兩者之間,有些緊又不太緊的情況,則可視孩童其它方面之狀況(如年齡、學習能力) 與父母之意願,再決定是否要處理。對於還不會聽令伸舌之嬰幼兒,則需要較有經驗之醫師判斷。
undefined
另外,一般俗稱的「大舌頭」與舌繫帶太短不同,它指的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說話時「結結巴巴」;另一是說話時模糊不清,老像是口中含著東西。前者主要與腦部語言運動中樞有關,而後者則是因為舌頭又厚又寬,運動不靈活,因此講話不清不順,只要施以語言訓練並多多練習,自然可漸漸進步。

舌下黏粘盡早治療

對於確切為舌下黏粘的孩童,不論年齡都應該盡早治療。一般幼兒在還沒有長多顆牙之前,可以不需要麻醉,在門診直接以剪刀橫向剪開舌繫帶即可。剪後會有些許出血,通常以紗布輕壓35分鐘即會止血,可正常吃奶,不需任何護理。

長多顆牙或較大之孩童,最好在手術室全身麻醉下手術,包括直接橫剪縱縫及較複雜之Z-成型術,術後少有疼痛,可正常飲食。經驗中有些孩童手術後即有立竿見影之效,咬音馬上改善,大部分的則仍需要多練習才能慢慢進步。

對於舌繫帶有些緊又不太緊的情況,幼兒時可在門診直接處理;而較大孩童則可觀察到45 歲左右,若發音確實受到影響,再接受手術治療,尚未為晚。當孩童出現語言障礙或發音不準時,除了檢查舌繫帶,更重要的是檢查聽力是否出問題,因為輕度的聽力障礙,亦可能導致構音異常。如果孩童聽力正常,也沒有任何舌頭結構上的問題,而到5歲左右仍有構音不全之情況,則應接受語言治療,由專門語言治療師訓練說話。

門診常有心急的父母,帶著23歲的小朋友來檢查舌繫帶,因為他們被認為發音不良而且老師糾正無效。檢查舌頭並沒有什麼問題,發音也還可以,只是比其他小朋友差一點,沒達到父母的期望。事實上大腦語言中樞發展因人而異,常見女生快男生慢,大多數兒童在5歲左右才有較完整的構音能力。所以,太早要求字正腔圓、學習注音符號或音標,都有揠苗助長之嫌,可能造成孩童心理壓力與學習障礙。而同時雙語、三語的教學,亦可能讓語言天份不是頂好的孩童混淆不清。

 

文章引用自 http://www.mmh.org.tw/MackayInfo2/article/B340/1497.htm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請通知版主移除,感謝您的合作!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水學問大!最佳建議時間大公開

拿1張紙貼在鼻子上,不到1分鐘,紙就溼透,說明你呼出去的氣全帶著水分。所以,在炎熱的空氣下、乾燥的冷氣房裡,人有很多時刻都在不知不覺中流失水分。
許多人認為既然不渴,為什麼要喝水?這是一個迷思。千萬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才喝水。當人察覺到口渴時,已經是缺水的最後一個警訊,即當你感到口渴時,其實已經缺水一段時間了。
身體缺水的10大警訊
1.口腔乾燥,舌頭腫脹。
2.小便深黃色。
3.便祕。
4.皮膚缺乏彈性。
5.心悸。
6.肌肉痙攣。
7.頭暈目眩。
8.疲憊。
9.眼睛缺乏淚液。
10.感覺過熱。

水在調節體溫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旦感覺過熱,身體就會透過出汗降低溫度;一旦脫水,就會停止出汗,並出現身體過熱的現象。
【人一天該喝多少水?】
人一天平均需要喝2500毫升的水,這些水分別來自於哪裡?
1500毫升的水分從飲食中攝取,加上人體原本的水分,共約1000毫升,便是總水量。1500毫升大約是2.5 ∼3瓶礦泉水,有人說喝不到這麼多,原因是什麼?
因為沒有建立良好的「飲水習慣」和一個良好的「喝水時間表」。一般人吃飯是有時間表的,一到中午12點,不管餓不餓都會去吃飯。但沒有人想到,在早上10點或11點時,不管渴不渴,都要喝1杯水。

【每人一天飲水時間表】
在這裡提供一個「飲水時間表」,也許不符合你原有的習慣,但最好確實執行。這個時間表可依照個人喜好改變,不過有兩個原則絕不能變。
1.晨起喝1杯溫開水:除非你有咽喉炎或醫生囑咐,否則不用在水裡加鹽或其他東西。在早上喝鹽水不值得提倡,因為晨間血液黏稠度最高,最不穩定,早上喝任何添加鹽、油、糖的飲品,都不如白開水安全。
有人問,早上習慣喝一杯蜂蜜水呢?喝淡蜂蜜水是沒問題的。因為濃淡不同的蜂蜜水,在緩解便祕上並沒有太大差別,而前者可能導致攝取糖分偏高。
2.睡前喝1杯白開水:這是為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甚至有夜尿習慣者,在如廁後也可以喝一點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這兩杯水,在某些時候可以成為「救命水」,減少偶發的致命風險。
除此之外,每隔2∼3小時,就要喝1杯200毫升的水,且要1次喝完。為什麼要1次喝完?有些人喝水的習慣,是在感到口渴時才拿起杯子,喝個一口,口渴緩解後就放下杯子,這一口水雖然可暫時緩解口渴的感覺,卻無法滿足全身缺水的細胞。
所以專家告訴我們,要一次喝200毫升的水,可以慢慢地、持續地喝。這個時間表並不難執行,只要對生活中的細節多加留意即可,這些細節也會決定你未來健康的走向。

【白開水為何是最好的飲料?】
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有4種:天然水、礦泉水、白開水、純水。
在討論這4種水之前,先談最近十分流行的鹼性水。據說鹼性水十分健康,能對抗體內有害的酸性物質。然而,這種鹼性水真的健康嗎?
現在許多商家抓住人們追求健康的心理,刻意炒作一些所謂的「高科技」話題,實際上,這種水與其他水區別不大,胃酸是酸性的,鹼性水流到胃裡後,也會被同化成酸性,所以毫無意義。

【飲用水的注意事項】
飲用水有以下幾個要點:
1.水源要安全:因為水管年久失修,經常會發生管道老化、生鏽、長黴菌等情況,水源自然會受到汙染。
2.先淨化水源:為避免飲用水遭到汙染,要先讓水通過淨化裝置,取得相對乾淨的水燒滾,再放涼到約30∼40℃,這個溫度是最接近人體的溫度,也符合人的生理需求、水的活性需要,尤其適合中老年人飲用。
注意事項:隔夜水最好不要喝。
純淨的水相對而言不太受歡迎。因為很多人覺得純淨水沒有營養,如果喝多了,很容易造成微量營養素和礦物質的缺乏,很多人寧可選擇礦泉水。
3.瞭解喝水的目的:喝水,並不是為了營養,如果想靠喝水來補充礦物質,不如吃1個饅頭或1碗米飯。水主要是作為載體,溶解其他營養素,讓營養素在身體裡順暢地流動。水中含有的礦物質的確可以發揮一點點營養作用,但影響微乎其微。
喝純淨水時,根本不用擔心會造成營養缺乏。只要水是安全的,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都可以放心飲用,千萬不要被似是而非的說法迷惑而浪費金錢。

【健康小百科】
如何判斷喝水是否足夠?
1.不再感覺口渴,且眼瞼豐潤有光澤。
2.尿液變得清澈。
本文出自人類智庫《吃對3餐吃出健康》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請通知版主移除,感謝您的合作!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組織的60%是水,我們可以3天不吃食物,卻不可以3天不喝水。水份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不言可喻。

喜歡喝飲料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每天攝取的水份是足夠的,數據顯示,咖啡 98〜99% 是水,碳酸飲料的水含量約 90~95%,葡萄酒介於 80~85%,淡啤酒接近 90〜94%,而茶大約 98% 是水。如此看來,喝這些飲品應該很容易滿足一天所需8~10杯水的建議量?事實卻並非如此。

儘管食物或飲料當中含有一定的水份,攝取這些仍然無法取代喝真正純粹的白開水。口渴和飢餓不一樣,當身體發出口渴的信號,就表示它其實已在脫水的狀態,喝飲料不僅無法解決身體缺水的處境,反而可能讓脫水的現象加劇。

咖啡、汽水和茶飲通常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有利尿的作用,可想而知喝這類飲料容易讓身體水份流失,因而導致慢性脫水;酒精也是利尿的成分,喝葡萄酒或啤酒同樣也會造成脫水的結果。

由於一個人平均每天大約會流失掉90盎司的水份,固定補充自己體重一半的水量對健康有莫大的好處與影響。究竟喝水對健康有多重要呢?

1. 水能提供人體無限能量 (丟掉你的能量飲料吧)。
2. 水能幫助運輸體內的營養物質。
3. 水能幫助處理掉肝臟和腎臟的廢棄物。
4. 水能防止便秘。
5. 水能滋潤肌膚,比擦乳液或嬰兒油還有效。
6. 水能幫助減緩經前症候群 (PMS) 與一般經痛症狀。
7. 水能減少食慾,進而防止飲食無度。
8. 水能幫助身體排毒。
9. 水有助於維持正常性慾。
10. 水能讓身體維持年輕活力,使皮膚水嫩有光澤、頭腦清晰敏捷。

人體必須喝足夠的純水來維持生命,這是其他飲料無法代替的,多喝水還可以使很多健康問題都獲得改善;所以別再依賴飲料了,喝水才是避免脫水最佳的方式。

【怎樣喝水才健康?】

        每天的喝水量是可以妥善安排的,例如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就先喝一杯白開水(約250毫升/杯),對腸胃蠕動功能較差的人來說,早上一杯白開水還有促進排便的功效。中午飯前二杯水,晚飯前二杯水,睡覺前再多喝一杯水,一天所需的水量就差不多夠了。當然,儘量在白天多喝水,睡前喝太多水容易跑廁所,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

        一個健康的成人,每天至少要攝取2000~2500c.c.水,大約是8到10杯的水。有一個很簡單的計算公式;每公斤體重需攝取30c.c.的飲水量,像是7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2100c.c.的水。如果運動量大、或體重較重的人,需要補充比一般人更多的水分。炎炎夏日,排汗量較多,也要補充比平常更多的水份。特別是痛風或腎結石患者,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不過,如果是腎臟病、心臟病或嚴重水腫的患者,飲水量會受到限制,必須根據身體的狀況與醫師的指示決定補充多少水分。

【脫水的生理症狀】
可以用下面列出的生理症狀表來做自我檢測。

輕微脫水
[   ] 疲倦。
[   ] 不耐煩。
[   ] 嗜食。
[   ] 頭痛。
[   ] 焦躁。
[   ] 憂鬱。
[   ] 抽筋。
[   ] 沒有口渴警訊。

嚴重脫水
[   ] 胃食道逆流、胃潰瘍。
[   ] 背痛。
[   ] 纖維肌痛症。
[   ] 腸炎。
[   ] 關節疼痛。
[   ] 偏頭痛。
[   ] 便秘。
[   ] 痛風。

以上檢測項目,都是脫水的人經常出現的生理症狀,您符合的項目越多,就越有可能是體內水份不足。

(檢測項目內容節錄自 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一書 作者:賴宇凡)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請通知版主移除,感謝您!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適度補充維他命D,或有助防止異位性皮膚炎在冬季氣候乾冷時發作。

美國麻省總醫院與蒙古衛生大學團隊合作發表於《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的研究,在美國波士頓與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追蹤百餘位曾在冬天及秋冬交替之際發作的2至17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後發現,每天服用維他命D或相關營養補充品,可改善當地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狀況。

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因環境乾冷、濕熱或受汗水、塵螨、蟑螂、黴菌、花粉、寵物毛髮等刺激而發作,出現大面積皮膚紅腫、搔癢的症狀;若傷口面積太大,易增加細菌感染風險,嚴重恐引發敗血症。

研究團隊讓受試兒童連續1個月、每天服用1千國際單位(IU)的維他命D後發現,代表受試者皮膚疾病嚴重程度的「濕疹面積暨嚴重度指數」平均降低近3成。

麻省總醫院急診科醫師卡洛斯卡馬戈分析,臨床上會採紫外光直接照射患部的方式治療異位性皮膚炎,藉由調節患部的免疫細胞活動來緩和發炎情形,而照光治療的原因之一,是紫外線可促使體內產生維他命D。卡馬戈等人認為,過去研究顯示,有高達98%的蒙古兒童有維他命D不足的問題,可能是當地兒童冬季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比例偏高的主因。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3年11月01日訊】深海魚油為什麼那麼重要?是因為深海魚,如鮭魚、鯖魚、秋刀魚、土魠魚等含有很高量的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製造而必須由外界補充的必須脂肪酸,而Ω3不飽和脂肪酸有3種,就是EPA、DHA及ALA(α-次亞麻油酸)。

EPA及DHA因來源為深海魚油,素食者或許比較不適宜服用,但可透過一般常見的堅果、胡桃、大豆及橄欖油、紫蘇油、大豆油等獲得ALA(或可稱其為植物性魚油),ALA會在體內轉成EPA或DHA,但轉換比例極低,據研究只有千分之一左右,因此素食者在補充ALA時,在服用量上就要有多一點的做法。

那麼Ω3不飽和脂肪酸為什麼對胎兒到老年都重要?可以從它對人體的功能來看。

冠心病

由於深海魚油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量,而三酸甘油脂正是心臟病最重要的元凶。服用EPA及DHA可以減少心臟急性冠狀症狀的發生,讓心血管疾病及心臟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高血脂

深海魚油可降低三酸甘油脂,同時也能增加好的膽固醇,去除壞的膽固醇,因此能使血管的粥狀血脂溶解,增加血管彈性,也由於這樣的作用,連帶也讓高血壓獲得良好的改善,並能減少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

高血壓

深海魚油對高血壓的功效原因已如前述。但要達到對降低高血脂進而對高血壓能有良好的控制,在服用上要能長期才有效(至少半年),否則只服用2、3個月是無效的。

類風溼性關節炎

研究指出在補充深海魚油3個月以上,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可以使早晨起床的僵硬及關節活動性獲得改善,並預防骨頭的侵蝕壞死。

促進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

懷孕婦女若在孕期的最後3個月至嬰兒2歲前都能補充足量的深海魚油,對胎兒及嬰兒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眼睛的發育大為重要,而在將來的智力、語言都能有較好的表現。甚至在以後的動作協調能力、閱讀能力、拼字能力和自我行為控制都可以有比缺乏EPA及DHA的小朋友有更好的表現。

預防失智症

這是因為深海魚油可以使腦內酵素活性增加,使腦部神經纖維不至萎縮,而達到預防失智及智力減退的效果。

減少癌症患者的體重急速下降

由於魚油可以降低沮喪及焦慮的心情,也因此癌患者可以吃得多,而保持了體重及體力,這對在接受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的患者,是相當重要的。

降低糖尿病的神經病變

糖尿病最終最可怕的是截肢及眼部病變,而這些都屬於神經病變的部分。深海魚油除可讓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正常,預防糖尿病患者產生神經病變,也是深海魚油的功效之一。

預防因年齡增長而引起的黃斑部病變

由於深海魚油對視網膜及視神經細胞的發展有幫助,並且能減少陽光對視網膜細胞的傷害,因此在年齡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提供了絕佳的預防效果。

預防骨質疏鬆症

深海魚油併服鈣和月見草油,能降低骨質流失,並可增加骨質密度。

預防腎臟病

深海魚油可減少尿蛋白的產生。尿蛋白在腎臟病及糖尿病患者身上都可見到。深海魚油的服用可減緩腎功能的喪失,尤其是在IgA(免疫球蛋白甲型腎絲球炎)患者,可見到良好的效果。

深海魚油是被廣泛研究的食品補充物,所以也能在許多文獻上發現更多的功效及功能,如減少流產、減少經痛、牛皮癬、抗憂鬱、減少聽力喪失、降低過敏反應等。

【服用小常識】

在服用前,記得先跟你的醫生確認你的情況是否可併服深海魚油,尤其是正服用抗凝血藥物或降血脂、降血壓藥物的人,必須告知醫生。至於一般保養服用量,以300毫克是適當的,治療的服用量可達到每日2千毫克。魚油的安全性算是高的,除了上述3種情況要小心告知醫生,一般使用,不會有太大問題。

至於購買時,含量要確實,標示要清楚外,另外廠商若能提供重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的檢驗報告是最好最負責的做法。

再提醒一下,深海魚油容易被氧化,廠商若能以維他命E作為抗氧化劑,在我們購買服用時,也應盡快服用完畢,最好是3個月服用完畢,否則開封氧化對人體反而不妙。

至於瓶上的保存期限是指未開封的狀態,任何保健品開封後盡速服用完才是對的做法,不要以為開封後,還能在有效期限內慢慢用,那是錯誤的觀念。(責任編輯:簡淑敏)

哪裡買:Omega III 維他命E魚油膠囊食品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很多孩子情緒控制與專注力都不太好,爸爸媽媽可以多注意孩子營養的攝取!

育兒生活 8月號 NO.267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維新復健科診所兒童職能治療師 林茂勳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宏哲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就是俗稱的「過動兒」,這群孩子的腦部低活力,如果從日常生活之中,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部分過動兒可在短期內變得安靜,注意力集中。另外,研究指出,即便不是過動兒,倘若飲食失調與缺乏微量元素均會造成行為問題與過動的現象,爸比媽咪不可不小心!

過動兒的飲食原則:5多+3少

孩子大腦裡的腦細胞與細胞之間需要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作用,但是過動兒的多巴胺被誤以為不需要而置於資源回收筒,訊息無法順利傳導,造成腦部活力低,讓他們總是處於狀況外。

除了行為訓練與藥物治療之外,在日常生活之中,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與注意飲食的營養調理更是改善過動兒症狀的關鍵因素!接下來,我們就請專業的兒童職能治療師為過動兒的飲食提供建議。


多 1:維生素B6與B群

‧作用機制

維生素B6與其它B群(指B1、B2、B12、菸鹼酸、葉酸、泛酸、維生素H…等)協助神經傳導的最重要元素,能夠立即性地提供大腦與神經所需的葡萄糖,具有保護與維護神經、幫助神經組織的代謝…等作用。因此,有人將維生素B群稱為聰明藥,建議考生多補充。

‧食物來源

含維生素B6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酵母、瘦肉、紅豆、麥片、葵瓜子、紫菜、胡蘿蔔、蜂蜜…等。富含其他維生素B群食物,大部份為動物來源,如:動物肝臟、鮭魚、烏魚子、蛤蜊、九孔、瘦肉、乳酪…等。

‧建議攝取量

由於維生素B屬於水溶性,不易儲存在人體內,而容易隨著尿液排出,因此必須經常補充。維新復健科診所兒童職能治療師林茂勳表示,國外研究廣泛使用高劑量B6及B群來治療自閉症與過動兒都獲得不錯效果,建議過動兒每天攝取250毫克的維生素B6以及125毫克的維生素B群,而發展中的幼兒每日B6攝取量上限40~60毫克;較大的孩子可採用漸進式,從四分之一量開始慢慢增加來攝取維生素B6與B群。

  每10公克的豬肝含26毫克的維生素B12及2.08毫克的維生素B2,100客的雞肉含0.41毫克的維生素B6,因此,三餐之中搭配動物內臟與雞肉或魚肉就可以達到普通的建議攝取量,而過動兒或是特殊兒則更應該增加攝取量。


多 2:鐵與維生素C

‧作用機制

鐵是協助人體造血的重要元素,若是鐵含量充足,則血紅素能夠攜帶足夠的氧氣供應體內細胞,對於中樞神經的發展是有重要的功用。鐵同時也是多巴胺的合成酶之一,因此,缺乏鐵,將改變多巴胺接收器的強度,造成行為的改變,將引起孩子的行為問題。

林茂勳治療師表示,在國外研究之中,曾對於過動兒進行抽血檢驗,發現這群孩子體內的鐵含量偏低,而缺乏鐵的過動兒,如果進行適量的鐵劑補充,可以幫助減緩過動的症狀。

除了鐵之外,為什麼還提及維生素C呢?因為維生素C主要的功用是維持骨骼與牙齒的健康,以及修復細胞組織的能力,幫助傷口癒合。另外,還能夠促進鐵的吸收,有助於調整腦內多巴胺的分泌,能夠促進神經系統正常操作。

‧食物來源

水果就是維生素C最好的來源,如:番石榴、櫻桃、檸檬、奇異果、甜椒、草莓以及花椰菜、小白菜…等。而肝臟、牡蠣、辣椒、牛肉、核桃、葡萄乾、紅棗、深綠色蔬菜…等都是富含的鐵質食物。而吃素食的孩子就可多吃葡萄乾,以補充鐵質。

‧建議攝取量

林茂勳治療師表示,維生素C每天建議攝取100毫克;而鐵的補充則依照體重而定,每公斤需要補充5毫克的鐵,也就是5公斤的孩子需要攝取25毫克的鐵。由於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的吸收,很適合飯後吃些柑橘類的水果,而那些加了糖的人工果汁可不算喔!

多 3:鋅與鎂

‧作用機制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使用口服鋅錠,連續12週,過動兒的注意力不及集中、衝動與社交障礙,均獲得顯著的改善。這是由於鋅為蛋白質與核酸合成中的輔助元素,影響全身代謝過程,有穩定肌肉、神經與體液協調的功用。

若是缺乏鋅,成長中的孩子會造成認知發展與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在臨床上,如果發現孩子有肌膚粗糙、毛髮缺乏光澤以及免疫力差的情況,就可能是缺乏鋅。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使用口服鋅錠與鎂錠,連續12週,過動兒的注意力不集中、衝動、中斷行為、情緒問題、睡眠障礙與社交障礙,均獲得顯著的改善。這是由於鋅為蛋白質與核酸合成中的輔助元素,影響全身代謝過程,有穩定肌肉、神經與體液協調的功用。若是缺乏鋅,成長中的孩子會造成認知發展與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在臨床上,如果發現孩子有肌膚粗糙、毛髮缺乏光澤以及免疫力差的情況,就可能是缺乏鋅。

  鎂是參與蛋白質合成、胺基酸活化所必需的礦物元素,同樣具有維護神經、緩解肌肉緊張與調節心律的功能。倘若體內含鎂量不足,使得神經細胞容易受刺激,情緒容易激動,腦細胞會接收過多訊息引起不易入睡與失眠…等;現今的食品多為加工再造,更容易使鎂離子流失造成缺乏。

‧食物來源

常吃含鋅元素的食物,包含:牡蠣、動物肝臟、牛肉、五穀類、蝦子、茄子、核桃、豆類、蛋黃…等對於緩解過動症狀也有一定的幫助。另外,雖然市售也有鋅錠,但林茂勳治療師建議,以天然食物來補充為佳。

  而含鎂的食物以紫菜最高,每100克紫菜含鎂460毫克,位居各種食物之冠,其它如:海帶、綠葉蔬菜、堅果、腰果、杏仁、全穀類、香蕉…等均含豐富的鎂;而料理可添加一些粗製海鹽,少用在加工過程中失去大量鎂的精製鹽。

‧建議攝取量

每日建議孩子攝取150毫克的鋅,約是一顆牡蠣所提供的鋅含量。而同時建議每日孩子攝取鎂的量為250毫克,吃一包海苔或湯裡面添加紫菜就可以提供日常所需。林茂勳治療師提及,鋅與鎂都是微量元素,人體無法自行生成,一定要靠飲食補充;但是微量元素的補充並非愈多愈好,而是貴在均衡與持續的攝取。

多咀嚼 增加專注力!

根據日本研究發現,當幼兒咀嚼較硬的食物,如:魷魚絲、小豆干、小餅乾,馬上增加大腦28%的血流量,而過動孩子大腦前額葉的血流量較少,其額葉執行能力差,便很難專注學習。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表示,讓孩子多咀嚼,有助於增加專注力!爸比媽咪若僅提供軟爛食物,除了造成語言發展的遲緩之外,專注力不集中,還可能變成過動兒!


多 4:蛋白質

‧作用機制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結構的主要成分,肌肉、骨骼、神經組織以及皮膚之中都含有蛋白質。蛋白質也是長效的腦部營養補給品,對於過動兒而言,利用蛋白質來穩定血糖,以降低因血糖問題而出現的過動行為。

‧食物來源

蛋白質必須經常汰舊換新,而且無法預存於體內,因此必需從每日的飲食之中攝取。其來源可分為動物性與植物性。動物性蛋白質包含:雞蛋、牛奶、魚、肉類…等;而植物性蛋白質食物之中,營養價值最高的是黃豆,以及菠菜、花菜、豆腐…等都含有植物性蛋白。

由於動物性蛋白質之中的胺基酸種類與比例較接近人體所需,所以價值比植物性蛋白高。但是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林茂勳治療師建議,最好以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尤其在食用動物性蛋白質之後,爸比媽咪應該多觀察孩子是否有過敏反應,如:腹瀉、潮紅、搔癢…等。

‧建議攝取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應為所有熱量的4.5%,以1天2千大卡來計算,其中蛋白質攝取至少應為90克。由於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較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攻擊,沒有經過高溫煮沸的食物潛藏著許多未知的風險。因此,蛋類的食用一定要煮熟後再給予。

但是,王宏哲執行長提醒,近代醫學研究也指出,高蛋白體質也容易造成過動現象!也就是說,很多爸媽擔心孩子正餐的營養不足,到了2歲,還是照三餐喝奶,反而讓孩子容易有飽足感,使得正餐不吃,只攝取蛋白質而營養失調,造成孩子的過動傾向!

一定要吃早餐!

爸比媽咪都知道一天的開始──早餐的飲食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過動兒而言,更具有關鍵的影響性。而常見的兩個早餐飲食錯誤觀念就是「不吃早餐」以及「只喝牛奶」。

上班、上學來不及了,爸比媽咪敢得出門,就將早餐自動省略,自己做了不良示範,心想孩子等一下10點多就是幼稚園的點心時間,餓一下應該沒關係。王宏哲執行長表示,從前天晚上到隔天早上,孩子都沒有進食,還到學校學習,體內沒有葡萄糖可以消耗,思考能力當然較慢、記憶力不佳以及情緒躁動,即使不是過動兒,也會讓人誤以為是過動兒。

另外,爸比媽咪以為牛奶就是所有營養素的來源,因此只讓孩子喝牛奶。王宏哲執行長表示,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只喝牛奶來補充早餐的營養,根本不夠!還要適當補充蛋白質與澱粉,如:燕麥、粥類,才能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有助學習效率;養成「吃對」早餐的習慣,幫助孩子在學校的穩定表現。

多 5:Omega-3

‧作用機制

長鍵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Omega-3的全名,人體是無法自行形成,一定要從外界獲得,又稱為必需脂肪酸。Omega-3有兩個重要成份──DHA與EPA都是構成大腦和神經組織的細胞膜之主要成分。其中,DHA使細胞膜通透性變佳、保持腦細胞活性與機能,並使血球變軟不容易凝集阻塞血管;而EPA是降低發炎反應。

另外,Omega-3能夠平衡Omega-6的攝取,兩者是感情不好的兄弟,彼此互為拮抗作用, 如果Omega-6先占領座位,Omega-3就沒有位置了。兩者理想的比例是1:1~2:1,但這些過動兒的失衡比例高至20:1,甚至是50:1,因此產生皮膚搔癢、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等過敏反應。

而Omega-6多來自於油炸食物,內含的AA會促進發炎反應。當身體有外來物,如:感冒病毒入侵,需要AA迅速發出訊號,產生流鼻水、發燒症狀;但倘若反應過度,就會從原本警戒作用,變成身體的主要症狀。

林茂勳治療師也表示,根據研究指出,過動兒規律攝取富含Omega-3的魚油,除了改善體內AA/EPA的比值之外,同時也能夠減緩過動的症狀。

‧食物來源

以本身含有Omega-3的藻類為主食的魚類,因為食物鏈作用,魚肉就含有Omega-3,如:鯖魚、鮭魚、沙丁魚、秋刀魚、鮪魚…等就可以多吃。最充足之處在於魚體的脂肪與眼窩,因此,林茂勳治療師建議,孩子享用魚料理時,可以連同魚的眼睛,那一層透明的薄膜一同吃下肚。

直接吃鮮魚 or 魚油?

無論是鮮魚或魚油,魚類來源才是關鍵!林茂勳治療師與王宏哲執行長均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魚類的重金屬殘留。爸比媽咪可以合理假設愈小隻的魚,其重金屬含量愈少,透過熟悉信任的攤販,其品質較有保障。

而魚油從百元到千元,其價格差異甚至大,爸比媽咪應該注意魚油來源的安全性,廠商是否提供重金屬含量的報告?檢測頻率為何?一年一次還是每月送檢?甚至是有無參雜其他西藥成份的報告?林茂勳治療師提及,比起提供1千萬產物保險,還不如提供重金屬檢測來得重要。

‧建議攝取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孩子每天至少需要補充50毫克的Omega-3。對於魚油的攝取,林茂勳治療師特別提出,有些爸比媽咪,在服用概念上,將魚油當作是藥物,認為吃了就有效,這就本末倒置了。除了魚油之外,微量元素的補充更是重要!孩子不是每天隨便吃東西,只要吃了魚油,就能有效改善過動症狀。

吃素的過動兒怎麼辦?

吃素孩子也要吃得健康!過動兒體內就易缺乏微量元素,而素食孩子更容易缺乏大部份來源是動物性食物的維生素B12以及動物性蛋白質。林茂勳治療師建議,將黃豆當成飲食中的主食,搭配全麥穀類、糙米、堅果、燕麥片,以及牛奶與優酪乳。另外,菠菜、南瓜、紅蘿蔔、番茄、青椒都要多吃點。為了避免鐵質流失,避免從小就喝茶或咖啡。


少1:單醣類碳水化合物

‧作用機制

吃了單醣類的碳水化合物之後,孩子血液內的葡萄糖迅速地升高了,但又急速地下降,於是感覺孩子充滿活力,但是一下又昏昏欲睡了。林茂勳治療師指出,我們希望孩子的身體運作維持穩定狀態,血糖平均地提供能量;不穩定的血糖波動,容易造成情緒的起伏不定。另外,單醣類碳水化合物通常是熱量高、營養含量少,而且含纖維量也低,容易養小胖子!

‧危險食物

儘量避免提供汽水、糖果、糖漿、甜品、白麵包…等快速讓身體吸收的單醣類碳水化合物給孩子。吃完這類食物後,很快就餓了,孩子會不停地向爸比媽咪討東西吃,最後就是跟晚餐打架,應該吃晚餐的時間,卻不餓了;過了晚餐時間,又餓了,造成三餐飲食混亂。

‧建議飲食

林茂勳治療師建議選擇全麥麵包、五穀麵包…等含複合多醣碳水化合物,需要花一點時間來消化吸收,血糖變化較平緩,情緒也較持穩。因此,孩子的點心時間可以吃點全麥吐司,夾蛋或肉鬆,既能足夠補充養分,也不會影影響晚餐的食慾。

少2:色素、防腐劑

‧作用機制

英國研究指出,3歲大的孩子吃了含有色素和防腐劑的食品之後,就無法專心玩一個玩具或是做一件事;8歲的兒童,便沒辦法專心玩15分鐘的電腦。食品添加物將造成孩子過動的行為,包含食用黃色色素4號、食用黃色色素5號、食用6號與防腐劑(苯甲酸鹽)…等。而原本沒過動症狀的孩子,也有人因此產生過動症狀。

‧危險食物

食品添加物的目的就是讓食品賣相好、口味好,為了使食物呈現更漂亮的色澤,人工色素普遍使用於糖果、甜點與醬料之中;而防腐劑可避免食品滋生細菌與黴菌,防止腐敗,常見於醬油、果醬、碳酸飲料、豆皮、脫水水果、蜜餞…等。

對於這些食品添加物,爸比媽咪可以為孩子選擇,目前台灣對於食用色素並無列為禁止添加或是管制添加量,所以,身為消費者卻完全不知道到底加了多少?對於正在發育的孩子而言,這些食品添加物就會對於大腦造成不良影響。

‧建議飲食

爸比媽咪可能已經有了吃「美麗糖衣」的飲食習慣,但是倘若從小讓孩子習慣吃對的天然食材,就不會想吃不健康的食物,養成重口味。林茂勳治療師建議,爸比媽咪盡可能三餐都自己烹調,當孩子習慣吃這些食物,一旦不小心買了添加防腐劑的食物,反而無法接受。

即便是職業爸比媽咪,也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煮一頓天然美味的食物,與孩子一同享用,雖然必須花不少時間,但看到孩子吃得開心又健康,才是爸比媽咪最大的幸福所在。

記錄飲食不可少!

從今天起,幫孩子準備一本小冊子,記錄每天的三餐、點心及宵夜的飲食內容與份量,愈詳細愈好。一旦開始記錄了,爸比媽咪才會認真回想孩子到底吃什麼樣的食物進入身體?是否健康又均衡?

林茂勳治療師指出,有時候看到爸比媽咪帶來的飲食紀錄表,表面上的內容都非常漂亮,但是明明手上還提著沒喝完的飲料卻沒有填上。任何點心、飲品…等只要是進了孩子的肚子裡的都要確實記錄,再搭配行為紀錄,就能發覺孩子的變化囉!

少3:含咖啡因飲料與巧克力

‧作用機制

有些爸比媽咪心想孩子的大腦活動力低,就給予咖啡因飲料來刺激大腦活動,提提神吧!錯! 咖啡因與巧克力裡面所含的可可鹼、茶鹼均屬於甲基黃嘌呤類,能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因此增加警醒度、降低疲勞與短時間提高注意力;但倘若長期攝取與過度使用,容易成癮與中毒,產生不良反應,如:神經過度敏感、易怒、焦慮、失眠與心悸、躁動、腹瀉、消化性潰瘍…等。

喝了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之後,孩子的情緒的確變得比較穩定且精神較容易集中,但時效短且長期下來容易成癮,而過度興奮也間接造成失眠與影響作息的問題。而一般的提神能量飲料含高量的咖啡因,長期飲用也容易造成依賴,甚至咖啡因中毒,而且神經過度敏感、警醒程度過高,反而難以處理眼前的資訊。

‧危險食物

早餐給孩子喝一杯奶茶就是爸比媽咪犯的最大錯誤!除了高糖,易使得血糖波動之外,茶類也含有咖啡因成分,容易讓孩子有過動的症狀出現!綠茶、烏龍茶、紅茶、花草茶,以及咖啡與巧克力都含有咖啡因。

‧建議攝取量

咖啡因與巧克力的建議攝取量是0,但在實際生活之中,卻很難完全避免接觸,不過,至少爸比媽咪瞭解這些危險食物,在挑選孩子的食物時,可以盡量減少提供。而茶類的咖啡因含量較低,但炎熱的夏日,早餐一杯奶茶、下午再一杯手搖飲品,咖啡因含量早就超標了!

如果孩子一天沒有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就出現白天嗜睡、沒精神的現象,那表示必需要減低孩子攝取的咖啡因了!或是有時候爸比媽咪發現已經12點了,孩子還不想睡,可能就是那一天喝了太多含咖啡因的飲品。

飲食限制 改善過動症狀

根據最新荷蘭2011年的研究指出,64%的過動孩子,在飲食限制方案介入之後,症狀有明顯改善,但是未受控制,則又再次復發。而飲食限制方案指的是只吃米飯、白肉、蔬菜和西洋梨、水的限制飲食;其他東西都不能吃,份量由營養師安排;一段時間之後,就恢復平時飲食,發現又恢復過動症狀。因此,林茂勳治療師指出,養成吃對東西的飲食習慣,就會自然吃對東西;只讓孩子吃適合的食物,就可以改善過動症狀。


王宏哲

現任: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執行長

學歷:國立陽明醫學院腦科學博士班(研究進修)

經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職能治療師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四級主治職能治療師

臺大、長庚、輔大職治系生理小兒臨床指導教師

力康復健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顧問

著作:《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兒童發展專家教你輕鬆學腦科學育兒法》

林茂勳

現任:維新復健科診所兒童職能治療師

學歷: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

經歷: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客座技術講師

維新復健科診所親子教養與家長支持團體主持

高高屏特殊教育巡迴職能治療師

台東榮民醫院復健早療部職能治療師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作者:陳志明博士【大紀元2013年07月05日訊】常看到周遭女性親朋同事靠著止痛藥來解除經痛,我會雞婆地勸她們少吃,否則日後將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在這止痛藥天羅地網的宣傳之下,很少女性能夠不仰賴止痛藥消除疼痛。一般人不太清楚止痛藥雖然可暫時緩輕疼痛感,但長期下來,撇開它對腎臟的致命問題不談,反而會導致之後經痛加劇,亦會提高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良性腫瘤的機率!

止痛藥的作用是以抑制前列腺素生成過程,消除發炎反應來降低疼痛感。但長期抑制它的分泌,將使得負責清除經期間內膜細胞亂竄之巨噬細胞功能減弱。當月經之際,數以億計的子宮內膜細胞除了被排出之外,殘留的細胞隨體液在子宮、卵巢、腹腔中亂竄,而原本扮演免疫警察去消滅這些逃逸者的巨噬細胞,卻因藥物作用而被削弱,這結果使得那些亂竄的內膜細胞演變成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腹腔沾黏等等腫瘤)!

在我的研究中發現到經痛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在「缺氧」問題(詳『子宮內膜革命』),由於心臟力、生活飲食習慣等使缺氧加劇,除了刺激大量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加劇經痛發生之外,更會引發沾黏因子的分泌,啟動之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因此要徹底解除經痛唯有從不缺氧著手才是根本,並且得先從少用止痛藥開始!

資料來源: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7/5/n3909571.htm%E7%B6%93%E7%97%9B%E5%90%83%E6%AD%A2%E7%97%9B%E8%97%A5-%E5%B0%8F%E5%BF%83%E8%B6%8A%E5%90%83%E8%B6%8A%E5%9A%B4%E9%87%8D.html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諺有云:“You are what you eat.”為孩子建立喜好自然食物的味蕾、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便是守護孩子健康的最佳護身符。
*四要:

★要使用當季的天然食材

天然食材較安全:環境污染、化學肥料、農藥、生長激素、瘦肉精、人造香料、人工添加物、黑心食品,現代的飲食有太多陷阱,在可靠的通路裡、選用看得到食物原狀的天然食材是第一道健康守備。其次則是選擇當地、小型、加工度少的食材,會優於進口、大型、加工度多的食材。

當季食材更味美價實:在孩子最初接觸食物的經驗裡,體驗到自然食材的原味,讓孩子的味蕾記下天然的味道,有助於建立孩子對真食物的喜好與口味。

選用當季新鮮的在地食材,只要不是用農藥與化肥養大的蔬果,應該會帶有不同的自然香甜味。孩子認識食物的初期印象會影響未來的飲食喜好,選對季節為孩子介紹食物,不僅有健康、經濟的意義,也有助於建立孩子對該食材美好的印象。

比方說春、夏的洋蔥辣味較淡,四、五月的鳳梨酸味較淡較甜,冬、春時節的番茄酸少甜多,冬季的白蘿蔔不會帶有嗆辣味,如此能讓孩子對食物的抗性減小、接受度提高,孩子對不同食物有美好的初體驗,間接建立均衡、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要定時、定點用餐

定時定點用餐好處多多,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讓孩子知道飲食的時間與位置都能預期,不僅能提升孩子心中的安定感、讓孩子更願意接受餐桌上的食物、也減少了許多邊吃邊玩的危險性。

定時:

● 三餐定時開飯,並在一歲左右將孩子的三餐時間調整和大人一樣,大約一歲半會自己吃飯後,就很容易跟上大人用餐的時間。

● 每日可固定安排一、兩次的點心時間,可以參考附近幼兒園的課程時間表,讓孩子未來上學在用餐作息的部分能無縫接軌。

● 控制用餐時間,一餐以四十分鐘為限,久了不僅寶寶容易疲倦,餵食的照顧者也會疲倦,兩方心力俱乏的結果可能造成惡性循環,讓寶寶對用餐興致大減。

定點:

● 在家中餐桌選定一處做為寶寶的用餐專屬座位,最好是不受環境干擾、不影響上菜動線、離熱湯較遠,而又能望見家人活動的位置,並且使用有安全帶的高腳椅或嬰兒餐椅,一方面是讓寶寶有安全感、保障寶寶的安全、避免意外,一方面則是讓寶寶習慣並知道,只要坐到這個位置便是吃飯時間。

● 選擇合適的寶寶專屬餐具,不管是湯匙、叉子、碗盤或杯子等,儘量選擇無毒的材質,無塑化劑、無雙酚A等等,在尺寸上也應適合寶寶。比方說因為寶寶的嘴小,在最初嘗試副食品階段,選擇一支小湯匙是必要的,但等到了寶寶一歲、一歲半,當初那支小湯匙可能又太小了,所以隨著寶寶的成長而選用適當大小的餐具是有必要的。

★要引導孩子化被動為主動

引導孩子化被動為主動,是提高孩子飲食興趣的祕訣,有下列幾種做法:

體驗食物種植過程:可以帶孩子去鄰近的有機菜園、果園,體驗農忙生活,或者在自家陽台種一畝田,請孩子幫忙澆水、抓蟲。這樣的過程讓孩子更為認識生物的生命週期、食物鏈、還兼可親眼觀察自然科學裡的植物昆蟲,勝於伏首於書桌前看百科、背圖卡。

參與食材的採買:在採買時,可以請孩子幫忙挑果、選菜。英國名廚Jamie Oliver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餐點與飲食教育,他在走訪校園的經驗裡發現,很多孩子居然不認識馬鈴薯與紅蘿蔔!小雨麻身邊也有孩子不僅不認得西瓜全貌,還以為芭樂就是無子白肉的水果,讓人不勝唏噓。帶著孩子上街採買,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識物能力,「如何挑選好果好菜」、「一斤多少錢」等生活教育也能在過程中傳遞,進而增進孩子的生活能力、金錢概念。

在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參與備餐:

在備餐時,可以請孩子幫忙洗菜、剝蛋殼等。很多家庭會將廚房視為孩子的禁地,但其實廚房的工作有分工序,在動刀開火之前的工作比較沒有危險性,選擇適齡的工作。讓孩子參與食物處理過程,不但能讓孩子對餐盤上的食物更有興趣,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對家事參與度、獲得認同感與成就感、習得家事的訣竅、以及更理解在廚房裡什麼樣的動作是安全、什麼樣的動作是危險,這是預防孩子意外的一種積極教育方式。

鼓勵寶寶自行用餐,享有用餐主導權:

鼓勵寶寶自行用餐,也是讓孩子將進食行為化被動為主動的方法之一。

每一餐可以準備一些寶寶容易抓取的手指食物,讓寶寶在照顧者餵食之餘也能享有自己主動進食的樂趣,手指食物同時能讓寶寶增進手眼協調,選擇軟質固體食物,讓寶寶在安全的前提下練習操作舌部口部的肌肉,不僅能使吃飯咀嚼能力獲得提升,臉部肌肉的進步也能增進說話表達的能力,一舉數得。

★要利用孩子善於模仿的天性

「言教不如身教」,這句經典印證在不會講話的寶寶階段尤其如此。寶寶的模仿能力便是他學習的捷徑,一家子同時同桌用餐,讓孩子看著父母吃飯的樣子,自然能從中觀察並學會咀嚼吞嚥、使用餐具,倘若有年紀稍長的兄姊更好,或者常與鄰近熟識、家有同齡孩子的親友聚餐,善用同儕的力量,讓孩子自然學習用餐的動作、規矩與禮儀。利用孩子善於模仿天性,引導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絕對會比家長嘴上講得口沫橫飛來得有效。

*四不

★不強迫餵食

許多父母為孩子的飲食大傷腦筋,為寶寶吃少或不吃副食品,寫信跟小雨麻求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寶寶的飲食也是一樣。我非常推薦為此苦惱的家長看看《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一書,這本書為家長多方面提出具體的飲食建議,並歸納出好好吃飯法則為:由父母決定吃什麼、何時吃、如何吃,並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調節身體所需的食量;而由孩子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

「由孩子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便意謂著「不強迫餵食」。即使是大人,看到四菜一湯端上桌,也不見得能將所有菜色、所有份量全吃下肚,如果一旁有個人不斷催促自己「快把餐桌上的東西吃光吧!」、「把飯吃光才是好媽媽。」豈不是讓人大失胃口?

但是大人卻常用類似的態度在對待寶寶,給予過多的食量,強迫孩子吃完,一餐飯餵上一兩小時,讓孩子吃得意興闌珊,還不停催促寶寶或追逐寶寶「快把這碗飯吃光吧!」、「把飯吃光才是乖寶寶。」長期下來,寶寶怎麼會喜歡用餐呢?

為孩子多準備幾樣菜,把菜色分開擺盤,就像大人吃飯配菜那樣,並且把孩子最愛的那道餐當作飯後甜點,讓孩子選擇他要吃哪些菜、要把哪些菜吃完,最後吃完飯後甜點,這樣的方式不但能讓寶寶一歲後自然銜接上大人的用餐習慣,還能自然養成正面的飲食態度。

★不要零嘴與重口味

除了點心時間之外,進免給予零嘴,以免影響正餐食量,進而影響營養的攝取。

食物的烹調也儘量清淡為宜,畢竟吃重口味對健康弊多於利,寶寶對味覺的感官比成人來得敏感,不適合以成人的味覺判斷寶寶的喜好。

況且寶寶之後的人生長久,只怕不吃清淡蔬食,不怕不吃酸甜辣鹹。養重口味,實不必急於一時。

★不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

「唉呀!我最不愛吃紅蘿蔔了!」

「青椒不好吃,我不要吃。」

家長是否常在孩子面前說這些話呢?別忘了孩子最初的飲食經驗來自於模仿,而父母是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儘量在餐桌上說食物的好話,避免說食物的壞話,如果真的就是很不愛吃某樣食材呢?那麼建議一開始就不要讓餐桌上出現這道菜,或者默默地收走它。

對食物的批評容易養成孩子偏食的習慣,倘若孩子對某樣食材沒有興趣,可以先暫停一陣子,換個烹調方式再試試看,避免輕易下結論,也避免逢人便說:「我的孩子不愛吃某某食物。」這句話說久、孩子聽久,也會成真。

★不要讓孩子太餓

在寶寶一歲之前,副食品通常介於兩餐奶之間,有一說法建議在喝奶前吃副食品,因為寶寶比較餓,所以副食品能吃得比較多,有一說法建議在喝奶後吃副食品,因為寶寶沒那麼餓,所以比較願意練

習吃副食品。以上二者,何者為佳?其實兩者皆可,端看寶寶的個性決定。

只不過在寶寶最初嘗試副食品的時候,倘若在喝奶前餵副食品,最好能預估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避免在原本的喝奶時間餵副食品,因為寶寶最初吃副食品,是在練習喝奶之外的進食方式,對舌頭攪動泥狀或半固體食物的動作仍不熟悉,如果在寶寶太餓的時候進行,挑戰難度的確是稍大一些。

另外如果剛好因為家長應酬,需要帶寶寶到外面用餐,建議可以先在家裡餵一些奶或副食品,並用食物保溫罐盛一點副食品外出,讓寶寶在餐廳的時候沒那麼餓,情緒便會比較穩定,也比較願意坐得住。

寶寶看著同桌一行人都在吃飯,通常會想跟著一起吃東西,這時事先準備的副食品便能派上用場。

*一沒有

★沒有電視與玩具配飯吃

狼吞虎嚥是一餐,細嚼慢嚥是一餐;食不知味是一餐,細細品嘗是一餐。用餐不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健康的一部分。

用電視與玩具誘使孩子把飯吃下肚,是讓孩子學到「吃飯只是配角,並不重要」,當孩子能決定自己吃飯時間之後,他便容易忽視吃飯。英文有句片語,“couch potato”(沙發上的馬鈴薯),形容一個人吃飯配電視的樣貌。吃飯配電視、配玩具的習慣一旦養成,因為注意力的轉移,常會造成孩子飲食過度、影響健康。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334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感覺系統

關於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研究報告證實,提供腦部「完整的感覺大餐」,就像人體所需的食物和營養,一樣的重要。許多父母也學習到:適時提供孩子適性的多元刺激,可以全面開發孩子的腦力,提昇孩子的生活品質。感覺統合所處理的感官、感覺調節如下圖所示:

感覺統合    

核心三系統

l   觸覺系統: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危險、探索世界,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也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精細動作控制的重要基礎。

l   前庭系統: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及運動。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此外,它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使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l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的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家長在家進行治療師提示活動請注意下列重點

  1. 1.       目標設定必須依照小朋友的能力,並且往上增加一個難度。
  2. 2.       以主動參與為原則,不過分強迫孩子,以遊戲誘導為主。
  3. 3.       治療目標必須重複練習並加強。
  4. 4.       依據小朋友的內在驅力來設計活動。
  5. 5.       少量多餐,每日練習10分鐘比每週練習1個小時效果好。

針對三系統之建議活動

觸覺系統

讓孩子每天在輕拍、撫揉的溫情中入睡,從快速撫摸、拍背的愛中醒來。讓孩子泡泡澡、玩有浮水性的玩具或吸水性的玩具,再用沐浴海綿幫孩子揉搓身體,享受如魚得水的樂趣。一同外出時,爸媽可將溫暖的大手緊牽握著孩子的小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孩子出門上學前,跟他吻別、摸摸他的頭,表達對他的信任與關心。孩子回家時,擁抱他並揉揉他的背、貼貼他的臉,表示歡迎與撫慰。遊戲時,讓孩子在不同質感的地毯上爬行、把玩不同觸感的玩具。以下列點陳列建議家長陪同孩子練習之活動:

  1. 1.       炒豆子:拿一個箱子,並在裡面放置豆豆或沙子讓孩子徒手進行翻炒,另外也可以將小玩具放在箱子內,要求孩子找出。
  2. 2.       小畫家:指畫、沙畫。
  3. 3.       刷澡:平常幫孩子洗澡時,可以不同材質刷澡巾給予孩子不同觸覺刺激,或以治療刷為孩子四肢及背部,以下壓方式進行刷澡活動。
  4. 4.       丟接刺蝟球。
  5. 5.       尋寶:在球池內尋找預先藏起目標物(布娃娃、玩偶…等)。
  6. 6.       黏土、陶藝活動,或是搓揉麵團。
  7. 7.       在孩子背部或是手掌上寫字讓孩子猜出。
  8. 8.       恐怖箱:在袋子或是密閉盒子內摸出形狀積木。

前庭系統

把幼兒舉高、轉一轉、左右搖搖、上下晃晃、做飛天下地的起伏動作,同時善用搖籃、木馬等設備,以減輕父母體力上的負荷。活動力逐步展現的孩子,可引導他在地板上滾一滾(側滾、前翻、後翻)、坐著或站著原地打轉…等等。以下列點陳列建議家長陪同孩子練習之活動:

  1. 9.       在地上擺一條童軍繩,並讓個案練習走在上面不跌倒。
  2. 10.    直線走平衡木或長形花台架。
  3. 11.    以膠布貼兩條直線(約1520公分寬),並且練習由中間穿越不超出線外。
  4. 12.    不倒翁:讓孩子站在一方格內伸出雙手,父母試著去推孩子的手,要求孩子試著保持平衡不移動。
  5. 13.    單腳跳躍移動。
  6. 14.    雙腳跳躍移動。
  7. 15.    踩高蹺:雙腳分別踩在高蹺上,並且拉繩子移動。
  8. 16.    站在搖搖板上或是軟墊上接球。

本體感覺

有關上肢方面——讓孩子推著紙箱前進、丟沙包、套圈圈、擲大球、揉麵糰、拔河、做木工(敲打)或園藝(挖土)。
有關下肢方面——玩叢林障礙賽(鑽下、爬上、繞椅子、走直線、跳躍、單腳跳)、學動物(鴨子、螃蟹、蛇、兔子、青蛙、熊)走路。

以下列點陳列建議家長陪同孩子練習之活動:

  1. 1.       靜止雙手推牆壁。
  2. 2.       小狗郵差:以小狗趴的姿勢在地上爬行前進。
  3. 3.       小牛耕田:要孩子在趴姿下,由另一個人將孩子雙腳抬起,以手前進。
  4. 4.       爬山:可爬棉被山、攀爬架,或爬溜滑梯向上。
  5. 5.       拔河:以彈力繩或布條,讓孩子拉住往前前進。
  6. 6.       兔子跳或鴨子走前進。
  7. 7.       袋鼠跳:可以紙箱或麻袋進行,讓個案站在裡面跳動前進。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自3歲異位性皮膚炎發病至今6歲,終於找到適合的方法

我的孩子是兼具發展遲緩與嚴重異位性皮膚炎

考量孩子身子比較弱所以幾乎不給小孩使用西藥或是抗組織胺與類固醇的藥品

長期以來使用中藥與各種市面上專家推薦的抗敏方法幫助孩子

在家人沒有很支持不給小孩用藥的過程走來很艱辛

詳細如下:
康敏2~吃半年以上沒有明顯效果
曼秀雷敦AD止癢消炎乳膏
理必佳異位修護滋養霜
舒特膚乳霜
慕之恬廊 異位性柔舒霜
艾芙美燕麥異膚佳乳液
異敏修復凝露
木酢液
木酢乳液
施巴 嬰兒護膚膏
順勢中醫 皮原液(藥水),痘膏(凝膠),皮原膏(藥膏)~真的很貴負擔不起,只持續一個月的看診紀錄
強力施美藥膏
自然療法:山竹果汁~也不便宜,持續半年沒有看到明顯效果
以上都沒有看到明顯成效

目前使用手工皂洗澡&有機身體乳液&S牌XX霜 &膠質銀膏並與搭配營養品

 

 

 

服用中藥粉調理身體雖然過敏有改善但還是遇到很大的瓶頸,小孩的腿部傷口持續一年沒有康復

在非常擔心孩子腿部傷口感染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到處尋找可能的治癒的方法

直到2013.7月開始服用營養品愛尚他系列:酵素&OPC3&魚油等

小孩腿部傷口明顯慢慢康復

目前傷口幾乎康復,只剩下黑色素沉澱

如果你家也有過敏兒卻苦無方法改善,誠心的推薦可以試試愛尚他系列營養品

給孩子一個可以變得更健康的機會!

如果您交流如何照顧異位性皮膚炎孩子或是想了解營養品要如何搭配與使用

歡迎來信與我討論!

e-mail: vivianchu0102@gmail.com

以下是我孩子異位性皮膚炎康復過程

2012.3.1 臉部嚴重過敏

腿部傷口

 

2013.6.20 腿部傷口已持續一年反覆流湯與起小水泡

友城左小腿傷口帳片2013.6.20

 

2013.7.16開始服用愛尚他系列營養品

以下是2013.8.29腿部傷口照片

IMG_20130908_082651     

2013.10.16 現在近照 傷口幾乎康復,只剩黑色素沉澱

IMG_20131016_211604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