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看起來頭腦也不笨,外觀也很健康,但總是顯得笨手笨腳,有時情緒反應大,在學業或人際關係上表現也有些困難,常被家長師長認為不認真;但或許我們都誤會他們了,他們不是不認真,而是可能有感覺統合障礙的問題。 
 
感覺統合理論是由美國一名職能治療師珍˙愛爾絲博士所提出的。在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中,充滿了各種感官刺激,在我們的感官受器接收到這些訊息再傳到大腦以後,我們的大腦必須要去處理、過濾、整合這些大量的資訊,才能做出適切的反應,若此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 
 
舉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光是我們走在路上這個非常稀鬆平常的動作,視覺及本體覺訊息經過整合後,讓我們知道身體和障礙物的距離,地心引力的訊息經過前庭系統處理以後,讓我們能做出平衡的反應,若感覺統合出現了問題,行走的過程中可能會到處碰撞或跌得鼻青臉腫。 
 
所謂的感覺刺激,除了我們熟悉的聽、視、嗅、味覺以外,還有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是感覺統合治療的關鍵,對於有這些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運用一些感覺統合遊戲來改善他們的障礙情形。下面就以三大感覺系統來分別介紹感覺統合障礙,以及和居家相關的感覺統合遊戲。 
 
觸覺
 
當孩子對於觸覺刺激的處理有困難時,他們可能會有觸覺防禦或是會去尋求觸覺刺激,例如一直用肢體去碰觸別人或其他特殊材質的東西。若孩子的觸覺區辨能力有障礙時,他們閉眼時無法用手摸來辨別物品的特性,手部操作協調差,甚至操作時都要一直用眼睛來看。下列是和觸覺刺激較有相關的活動: 
 
神秘箱:可以將日常生活常見的東西放入紙袋、紙箱中,讓孩子用手觸摸來辨別,也可放入不同材質的布料、菜瓜布等,讓孩子找出相同的布料。 
 
沙箱:可利用沙坑裡的沙、貓沙、園藝用的細沙石,加上孩子自己的玩具來 
 
沙畫、指印畫:利用手指與沙子以及印泥、紙面的摩擦所產生的觸覺,來提供孩子所需的觸覺刺激,還可變換成其他材料,例如:水彩加上漿糊。 
 
球池:可讓孩子在裡頭假裝玩水、打球池仗、尋寶。 
 
觸覺治療球、沐浴刷、各式海綿、公園裡的按摩步道等生活常見的東西也可以提供觸覺刺激。 
 
前庭覺 
 
前庭覺輸入的形式以地心引力、加速度為主,同時它與身體姿勢維持、平衡以及眼球動作、孩子的情緒有緊密的關係。和前庭覺相關的活動有:   
 
滑板:讓孩子的腹部趴在滑板上,讓他們自己用雙手推進,雙腳呈微彎抬起的姿勢。
 
彈跳床:健身器材中的彈跳床也可提供前庭刺激,配合著音樂彈跳更能增加樂趣。
 
跳紙箱、米袋:利用不要的廢紙箱、米袋等,讓孩子站在裡面跳著前進,同時也可增進孩子的動作計畫能力。 
 
公園遊樂器材:鞦韆、溜滑梯、旋轉地球、搖搖馬 
 
治療球:可以讓孩子坐在上面,或肚子趴在球上由家長扶著他的腰部後上下左右晃動,另外孩子也可肚子趴在球上,往前傾斜俯衝後自己用手撐地,當孩子趴在治療球上時也可試著丟球、丟沙包到箱子裡。 
 
跳跳球、跳跳馬:市面上也有販售一些充氣的小馬、有把手的治療球,都可讓孩子坐在上面邊跳邊前進。 
 
本體覺
 
本體覺來自於我們的肌肉、肌腱、關節等等,讓我們瞭解自己的肢體是伸直還是彎曲,高舉還是平放的位置,不需要用視覺也能知道,而本體覺的輸入型式以「重壓」的感覺為主,同時本體覺的輸入也可降低焦慮、提升孩子的安定感,使過多的活動量降低。   
 
拉魔毯(拉重物):準備一條薄的毯子或布,讓孩子坐在裡頭,手抓著布後面兩個角把自己包起來,再由另一個孩子抓著布前面兩個角,拖拉著裡頭的孩子,再互換角色,或是把重物包在布裡,假扮聖誕老人載著禮物。 
 
橡皮伸展帶:收集固定貨物或是健身用的橡皮繩,可以玩拉扯伸展的體操或玩拔河遊戲。 
 
榨果汁、幫忙家事:在家裡可讓孩子幫忙用手動擠壓式的榨果汁器來榨果汁,還可以有成品的回饋,而在家裡幫忙搬桌椅、重物,敲釘子等也有相同的效果。 
 
人體手推車:適用於年齡較大的孩子,讓他們雙手伸直撐在地上後,手抓著他們的雙腳抬起離地,並且雙腳及身體成一直線平行於地面,像推車一般前進(孩子的手同時要配合移動前進),同時背上可以放上布娃娃等增加樂趣。 
 
黏土:孩子玩黏土時,可利用黏土壓製模型或是做餅乾、果凍的模型讓孩子壓製出各種樣式,並加上桿麵棍或是讓孩子徒手把黏土壓平。 
 
嚼口香糖等有嚼勁的食物,提供口腔的本體覺刺激。 
 
一般我們聽到的注意力缺損過動症、自閉症、發展遲緩,也會有合併感覺統合障礙的可能,但有大部分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他們外表可能和一般的孩子沒什麼不同,所以他們的問題容易被忽略,且感覺統合的異常對於孩子日後的發展、人際關係、甚至是學習困難都有著緊密的關係。在臺灣,感覺統合的評估與治療必須由領有職能治療師合格證書的職能治療師執行,因為每個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需要的「感覺餐」都是獨特的,所以若擔心身邊孩子有這樣的困擾,建議到醫療院所接受職能治療的評估,來瞭解是否有感覺統合障礙以及找出最適合的感覺統合活動,讓小小的遊戲,也有促進感覺統合的大功用。 


本文作者【臺大醫院 復健部職能治療師 黃暐恬】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35260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約翰伍登(John Wooden)
    約翰伍登擔任過四十年的高中和大學教練,他的球隊曾贏得了超過80%的比賽。他在UCLA的籃球熊隊於1948至1975年當中,獲得十次NCAA全國總冠軍,其中,有七次蟬連冠軍寶座,還有連贏八十八場比賽的紀錄。伍登以球員和教練兩種身分被列入籃球名人錄中。他是「成功金字塔」的原創者,目前定居南加州,並且以九十多歲的高齡繼續在全美各地演講。
    • 有「史上最偉大的籃球教練」之稱的伍登教練,在執教於加州大學籃球隊的十二年間,率球隊奪得十次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冠軍,贏得極大的成功。
    • 他對成功的定義打破世俗觀點,永遠不要停止向他人學習,
    • 只要透過自己全力以赴達到能力所及的最好結果而產生的自我滿意就是成功
  • 投注與關切你能控制的部分(影響你能影響的部分)不受外來無法控制的事情所影響
  •  
  • 我在印第安納州馬丁斯維爾中學上二年級時,一位老師讓我們寫一篇論文,給成功下個定義。許多同學都認為財富、名望、權力和地位就是成功,還有人認為成功就是獲得冠軍,而我並不認同這些解釋,並且開始認真思索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許多年以後,我從普渡大學畢業,成為南岸中央中學的一名教師。那時,我再次認真思考“成功”這個詞的含義。從一些學生家長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問題。他們總希望自己能力平平的孩子拿到A或者B——他們認為,比A和B低的分數就意味著失敗。如果別人的孩子得了C,他們會覺得那已經不錯了,但他們卻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得到這個分數。(當然,幾年之後,當我有了子女、孫子和重孫時,我完全理解了這種情感。) 

    然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並不同意這些家長的理論,也無法接受他們衡量成功和失敗的尺度。如果一個能力平平的學生盡了最大的努力,而家長卻因為他(她)不是班里最好的學生而認為他(她)是一個失敗者,這顯然是不公平的。而我作為一名教師,如果給他(她)打出不該得的分數也是不對的。面對這種兩難處境,我繼續尋求成功的定義。為了給我的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我盡量讓他們知道,這些原理能使他們受用一生。 

    我知道什麼不是成功。舉薦、晉升、分數、獎品、獎章和金錢在我看來都不是準確衡量成功的標準。這些東西也許會使一個人獲得地位,但地位也不見得就意味著成功。 

    那麼,我該怎樣定義成功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孩提時代當我們還住在農場時,父親告訴我們兄弟幾個的兩條重要原則。 

    1.不要試圖超過別人。 

    2.做最好的自己。 

    父親是這樣解釋的︰我們不應該關注自己是否做得比別人好,因為這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表現。也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排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而為。雖然父親一直教導我們要向別人學習,他也提醒我們不要依賴別人來判定自己的價值和成功。他希望我們凡事盡力,做最好的自己,至于結果如何,那並不重要。 

    有一首詩讓我對盡力而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上帝的腳凳下, 

    一個可憐的人跪在地上低頭懺悔。 

    他哭著說︰我失敗了。

    主卻說︰你已經盡力了,這就是成功。

    我不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但它傳遞出來的信息卻幫助我認清了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且對我的生活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1934年,在父親和這首詩的影響下,我寫下了成功的定義,這個定義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功就是直接來源于自我滿足的內心平安,這種滿足是因為你相信,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做到最好。按照這個定義,每個人都是唯一能判斷自己是否成功的人。你是唯一知道自己是否成功的人。 

    我一直想讓我的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所處的環境也各不相同,但能否做到最好都取決于自己。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有不同的天賦,周圍的環境也各有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應學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嘗試著改變自身的環境。如果我們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並且不理會別人對成功的看法,就會有內心的平安。如果我們能凡事盡力,就可以認為自己是成功的。 

    我在醞釀“成功金字塔”的原理時,對別人的成功理論也進行了研究。我看到一種定義,用階梯來描述追求成功的過程。這個階梯讓我想到了金字塔。在詳細闡述我對成功的定義時,我決定采用個人品質的構建基石。當我們從廣泛的基礎往上建造直到頂點時,就會構建一個金字塔。這樣,成功金字塔的想法就誕生了。 

    經過好多年的時間,我才敲定了如今這個金字塔模型。除了底座上的兩塊構建基石(勤奮和熱情)和頂點的必備素質(信仰和耐心)從未改變過,我曾多次調整某些構建基石的內容和位置。我對這本書呈現出來的金字塔十分滿意。 

    今天,無論在體育比賽還是在生活的大多數方面,許多人都認為應該不惜任何代價取得成功。我們的媒體和流行文化也支持這種觀點。然而,正如你們看到的,我教授給學生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觀念。我認為,不惜代價追求成功是永無止境的,如果我們這樣去做,就不會有內心的平安。 

    我在這里給大家提供的是獲得內心平安的要訣。這種平安直接來源于一種自我的滿足,因為你相信︰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做得最好。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很多女孩子一定試過各種睫毛增長液

我個人也用過小屈 兩種以上的廠牌但效果都不明顯

直到用過fixx睫毛纖長修護液,才知道睫毛變長不是夢

分享使用前與使用後的對照圖

哪裡買~請點我

 

睫毛增長  

 

Fixx®睫毛纖長修護液的主要成份:

SymPeptides™胜肽複合物-SymPeptides™是採先進技術製成。SymPeptides™的作用為明顯強化毛髮。
SymPeptide™精華液是由以下成份製成:

  • 甘油:甘油為肌膚提供保濕及屏障,可使外用製劑質地滑順,易於塗抹。甘油是一種絕佳的成份,已知能提升毛髮的含水量及柔滑度。
  • 肉豆蔻六肽-16肉豆蔻-17肉豆蔻醯六肽-16是一種能維持毛髮健康的胜肽。兩種成份搭配使用時,具有強韌睫毛、滋養毛髮的效果。
  • 肉豆蔻-8肉豆蔻醯五肽-8能防護及賦活肌膚。

玻尿酸鈉-玻尿酸鈉的作用為滋潤肌膚,對保持睫毛健康十分重要。

生物素-生物素是水溶型態的維生素B7,有助使睫毛光澤強韌。

 

北市衛粧廣字號第10011304, 10103651號

 

使用前              使用兩週後看得出比較濃密

睫毛    睫毛  

 

睫毛 使用前

 睫毛 使用後有變長與濃密

燙出彎彎睫毛小心眼皮發炎

2011-10-31 中國時報 邱俐穎/台北報導

    頭髮可以燙出漂亮髮型,睫毛也可以嗎?不少女性為追求捲翹睫毛,選擇燙睫毛,讓眼睛看起來又大又亮,但小心燙出眼瞼紅腫,甚至結膜炎的下場;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重申,國內至今尚未核准任何燙睫毛藥水,市面上燙髮藥水僅限使用於頭髮,不得用來燙睫毛,非法分裝、販賣者都將面臨罰則。

 

眼皮敏感脆弱 燙髮液太刺激

    上網一搜尋,便有琳瑯滿目的燙睫毛介紹,標榜假睫毛、眉筆及睫毛膏能通通捨棄,就能立即擁有像芭比娃娃般的捲翹睫毛,看了讓不少女性好心動,但皮膚科醫師卻也接獲不少因燙睫毛導致眼皮紅腫發炎的例子。

    一名年輕的銀行行員,為追求比假睫毛更捲翹的效果,上美容店燙睫毛,透過兩劑藥水為一根根的睫毛塑型,再搭配小燙棒將睫毛捲出美麗弧度,燙完睫毛,眼睛似乎瞬間變大不少,但過不了多久,上眼瞼就呈現明顯的紅腫發炎,隔天只好趕緊上皮膚科報到。

    收治病患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眼瞼本來就是相當敏感、脆弱部位,燙睫毛不只可能會對藥水過敏,熱燙刺激都會對眼瞼造成不適,若藥水不慎滴眼睛,嚴重甚至會造成結膜炎。

 

含藥化粧品 衛署嚴格管理

    食品藥物管理局醫粧組簡任技正黃明權指出,眼睛、嘴唇等黏膜性肌膚是人體相對敏感部位,所以眼唇化粧品的微生物菌落數,也較其他臉部化粧品嚴格規範,這也是為什麼某些產品只能用在臉部,某些適用眼唇。

    他重申,目前國內尚未核准任何燙睫毛產品,即使是燙髮藥水也列屬含藥化粧品管理,若擅自製造、分裝,將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擅自將化粧品標籤、仿單、包裝或容器改變出售者,可處最高10萬元罰鍰。

 

生活保健-玩美長睫毛小心傷眼傷膚

2011-11-06 中國時報 黃天如

     為了擁有濃密、纖長,有如洋娃娃般的睫毛,假睫毛幾乎已成了時下年輕妹妹必備的行頭。醫師表示,戴假睫毛時須以專用膠水直接黏貼在眼皮上,臨床上常見年輕妹妹因貪便宜使用廉價的劣質產品,導致急性過敏性皮膚炎,愛美不成,還得頂著一對「金魚泡泡眼」就醫的案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蔡景耀說,若因眼皮對假睫毛材質或膠水過敏,出現急性紅腫症狀,可以用冷毛巾冰敷5到10分鐘,切忌使用熱敷,以免眼皮愈敷愈腫。若是冰敷仍不見好轉,則應盡快就醫,由醫師處方類固醇外用藥膏治療。

     除了膠水外,蔡景耀提醒,對於脆弱的角膜(黑眼球上的薄膜)來說,假睫毛根根分別的纖維,就好比尖銳的「利器」,所以,配戴及卸除假睫毛時一定要格外小心,以免不慎刮傷角膜,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傷害視力。

     此外,廣義的假睫毛還包括「接睫毛」,即比照接髮的方式,把假睫毛一根根接種在真睫毛上。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說,曾有一名年輕女性「接」了長達5公分的假睫毛,再刷上濃濃的睫毛膏,結果卻發現自己的視力一天天變差。有趣的是,她只有在戴一般眼鏡時才會視力模糊,戴隱形眼鏡則沒有相同困擾。

     除了濃密、纖長,完美的睫毛還得夠捲翹,因此,坊間也十分流行燙睫毛。呂大文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燙睫毛專用的藥水,也就是說,業者使用的就是一般燙髮藥水,若一不小心滴進眼睛裡,恐會造成角膜或結膜損傷、發炎,建議最好避免。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柯雅齡

雅雅在大班上學期,經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尤其是在精細動作的部分有明顯落後,平常雅雅在班上很少進行畫畫及美勞活動,偶爾在老師要求下嘗試拿起畫筆畫圖,畫的線條細細淡淡有如絲狀,且仿畫、描寫能力都較同年齡孩子落後許多。

 
  下學年雅雅就要進入國小就讀了,眼看雅雅的畫圖運筆能力還很差,媽媽積極的為雅雅進行運筆訓練,希望能做好入學前的書寫能力準備,但雅雅意願還是不高,且常常因為畫圖寫字一事,與媽媽有相當多的爭執,讓媽媽不知所措。媽媽擔心如果不堅持運筆訓練,會影響小學後的學習能力,但又不想常為此與雅雅鬧得不愉快,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手部力量、協調性及靈巧度都較為不足,對於孩子自身的生活功能,以及往後入學的書寫能力都會有所影響,除了運筆練習外,筆者提供十個巧手運動,父母在家中可以帶著孩子一同進行。
 
  一、兩指動一動:嘗試找出孩子喜歡的食物,像巧克力、小饅頭,一次將一顆放在桌面上,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拿起來吃,如果孩子還是習慣用五指或三指取物時,則可利用家中的製冰槽(或其他有深度小洞的容器),在裡面放進小顆巧克力,讓孩子不得不練習用前兩指指尖深入小瓶罐中,才能取出小巧克力。也可以增加難度,將糖果放進透明(看得到以增加動機)的有蓋罐子,讓孩子先練習將盒子旋轉開來想辦法取出;或是將內容物改為是有包糖果紙的糖果,順便讓孩子練習將糖果紙撕開,作為手肌力及雙手協調的練習。
 
  二、大廚師遊戲:在家中和孩子一塊兒進行揉麵團、麵團活動,在麵團內加上小玩具、小珠珠,讓孩子想辦法在大麵團中一一取出;再和孩子玩壓麵團,壓成一片片的水餃皮後,在水餃皮內放進一顆小彈珠,一起來包水餃;包完水餃後,以雙手手掌搓揉麵團,搓成長長的麵條,並把搓成的兩條長麵條捲成麻花捲;或練習以前兩指揉小湯圓,比賽看誰可以搓得多,加強前兩指的操作及靈活度。為增加樂趣,可以加上模型,做成不同的麵團造形。
 
  三、手指謠:坊間有很多手指謠及搭配兒歌的錄音帶,一邊跟著念唱兒歌,一邊也可以增加十根手指頭的靈巧度,以及練習以大拇指輪流觸碰其他指頭,或玩警察捉小偷活動,一邊做出槍的動作(警察),一邊指出一根手指頭(小偷),左右手輪流替換,且漸進增加手指頭的數目,訓練雙手協調及反應敏銳力。
 
  四、小小設計師:平常在家中可以多讓孩子進行工具操作,像是玩打洞及釘書機活動。現在打洞的模型工具很多,找幾個孩子喜歡的模型讓他在家中打出不同的形狀,或是請孩子協助釘資料、打出紙袋樣(兩張紙合放整齊,沿著四周打洞,留下一邊即可);也可以配合節慶做不同造形的應景物,像是耶誕襪、服裝造形設計。
 
  五、夾子遊戲:家中的晒衣夾是訓練前兩指用力的很好工具,為引起孩子興趣,可以將夾子夾在孩子的衣服上,讓孩子先練習取下來,等孩子有興趣後,讓孩子夾在不同模型的紙板上,或是以夾物品的大夾子或是鑷子,讓孩子練習夾小玩具、夾彈珠、夾小米粒,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
 
  六、剝花生、瓜子、剝水果:在家中很多事情常常都是家人代勞,很少有機會讓孩子自己動手來試試,其實不妨讓孩子在家中也有這樣的機會,要吃花生、瓜子或水果,也可以自己試試,或是請孩子幫忙剝給爸爸媽媽吃,孩子也會很有成就感。
 
  七、插棒、投幣遊戲:利用坊間的玩具,練習前兩指及手眼協調的能力,在投幣活動時,除了一次拿一枚硬幣投入撲滿的練習外,也可增加難度讓孩子練習一次先拿五枚硬幣放在手心,再一次投一枚硬幣進撲滿,其他硬幣不能掉落,做從手掌到手指的掌指協調練習。
 
  八、撕貼貼紙: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貼紙,利用坊間不同形狀、顏色、造形的貼紙,先讓孩子練習將貼紙撕開來。為降低難度,剛開始可以拿稍有厚度的貼紙(最好上面的圖案是孩子喜歡的),比較方便撕開來,或是稍微先協助撕開一小角,剛開始製造一下孩子的成就感,再慢慢增加難度。或以電腦設計簡單的圖案,以圓圈圈替代蘋果的輪廓,孩子練習以小圓圈圈貼紙,嘗試貼在蘋果輪廓的圓圈圈內。
 
  九、串珠、串通心麵、穿洞板:串珠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除了坊間的串珠玩具外,在家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串珠玩具,先將粗細吸管剪成小段(平常喝珍珠奶茶的粗吸管可拿來使用),讓孩子練習以粗線串小段吸管,或是直接以五顏六色的通心麵串成漂亮的項鍊、手鍊。
 
  十、針筒、滴管遊戲:可以在醫療器材行購買到無針針筒及滴管,以針筒及滴管將水由一邊容器取到另一邊容器,或是在圖畫紙上作成滴畫、吹畫。

從日常生活中 加強整體動作經驗

  除了以上活動外,家長在家中不妨就地取材,多提供不同素材的畫紙、畫筆、材料,讓孩子優游自在的進行美勞遊戲(撕、摺、剪、貼、著色……);讓孩子有機會多嘗試自理活動,像是讓練習自己扣扣子、接拉鏈頭、拉拉鏈、夾髮夾、穿鞋、綁鞋帶……,或是做簡單的家事,像是擰乾毛巾、擦桌子……。這些都是每天孩子例行的活動,但往往父母會輕忽孩子的能力,而剝奪了孩子的學習經驗。
 
  一般精細動作、手部動作能力不佳的孩子,較多是源於軀幹、肩膀、手臂、手肘、腕關節等穩定度和靈活度不夠,所以在家中除了進行桌面上的操作活動外,還可以改變不同的姿勢進行例行的操作活動,像是在牆上作畫、走迷宮,或直接將磁鐵棋盤掛在牆面與孩子玩棋類遊戲,做垂直面手臂懸空的練習;以及在地面上雙手撐著作畫、玩樂高積木,或趴著丟沙包進入前方固定的容器內等。此外,還是要建議多帶著孩子進行攀爬、吊單槓、小狗爬行等活動,以加強孩子的整體動作經驗。
 
  精細動作的發展,除了動作經驗的增加外,當然也須實際了解孩子的手部本身機能(神經、肌肉、骨骼……)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良好的觸覺、本體覺和視覺等感官訊息的支持。孩子沒辦法進行精細動作的活動,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觸覺較為敏感,或是本身受限於視力或視知覺問題?這些除了家人平常的觀察及了解外,也須借重相關專業(復健科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視力師……)的進一步評估及釐清。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溝通障礙教育研究所 黃瑞珍 鄭詠嘉

本檢核表適用於口語理解或表達在簡單句階段以下的語意發展遲緩的兒童,亦即發展年齡在0~48個月間之兒童。可由與個案非常熟悉的教師或主要照顧者填答,共分6個年齡組,每組均有數目不等的題目,可在通過處打þ,並彙整在另一份記錄紙上     

 發展年齡7-12個月(請勾選通過項目)                             

 □ 1.聽懂禁止的命令,例如:跟他說「不可以」,他會停下來。                        

□ 2.理解自己的名字,例如:叫他名字時,他會轉頭看。                                  

□ 3.會注意聽別人的談話,例如:當別人在說話,他會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      

□4.聽懂具體、有視覺提示的簡單指令,例如:叫他拍拍手、過來,他可以聽懂並做出合適的應。                                                                                                               

□ 5.理解熟悉物品的名稱,例如:ㄋㄟㄋㄟ、嘴嘴(奶嘴)。                            

□ 6.理解稱謂的意思,例如:問他阿公呢?他會看看阿公的房間。                  

7.會回應給我的指令,例如:喝完牛奶,跟他說:「ㄋㄟㄋㄟ給媽咪」,他會做出合適反應。   

 

發展年齡13-18個月(請勾選通過項目)

□ 1.使用口語稱呼家人或會說其他有意義的話,例如:媽媽、阿嬤、ㄋㄟㄋㄟ、車車……。                                                                   

□ 2.社交性語言:口語提示會揮手回應或說byebye,例如:當爸爸要出門上班時,會揮手或說「byebye」。                                                                                                      

□ 3.能聽懂沒有手勢的單一步驟指令,例如:吃飯時和他說「坐坐吃」,他可以做出合適的反應。                                                                                                                       

□ 4.結合動作和口語表達,例如:幼兒會拉著媽媽指玩具說「玩具」,表示要媽媽幫忙拿。會指著糖果說「糖糖」,表示想要吃糖果。                                                             

□ 5.至少能說出一個物品名稱,例如:布布(尿布)、(ㄅㄨㄅㄨ)車車。             

□ 6.會說表達動作的詞彙,例如:抱抱、吃、走。                                              

□ 7.理解指示詞「在這」或「在這邊」的意思,例如:幼兒找不到玩具,成人對他說「在這」,他會趕緊走過來拿。                                                                                         

8.能說出喜愛動物名稱,例如「狗狗(汪汪)」;「貓貓(喵喵)」;「鳥鳥」。

9.會使用口語或動作表達「要和不要」,例如:問他「要喝果汁。嗎?」,他會點頭或說要,表達接受;要求他吃不喜歡的東西,他會搖頭、走開或說不要。  

10.能理解1050個詞彙的意思。

 

發展年齡19-24個月(請勾選通過項目)

□ 1.理解且能正確回答「A不A」的問句型態的答案型態,例如:好不好、要不要、去不去……。                                                                                                                   

□ 2.辨認自己身上的四個部位,例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腳、肚子、屁屁等。                                                                                                                               

□ 3.理解四種以上衣物的名稱,例如:衣服、褲子、帽子、外套、內褲、鞋子、襪子等。                                                                                                                                       

□ 4.能說出圖片中人或物的名稱,例如:看動物圖卡,可指著動物說出動物的名稱。  

□ 5.能夠遵循與自己需求無關的指令,例如:洗頭時,對他說「幫媽媽拿毛巾」他可以做到。                                                                                                                           

□ 6.會使用指示代詞「這、這個」來指稱人、事、物,例如:幼兒會說「這車車」;「這魚」。                                                                                                                             

□ 7.會使用「動作者+動作」的雙詞型式,例如:媽媽抱抱、爸爸拿。     

□ 8.會用「要、不要+要求或拒絕的事物」或「某人+要、不要」,例如:要求他去睡覺,他會說「強強不要」或「不要睡」。                                                                         

□ 9.會說50個不同的字詞。                                                                                    

10.會表達所有權短語,例如:媽媽的、彤彤鞋鞋

 

發展年齡25-30個月(請勾選通過項目)

□ 1.口語表達需要幫助,例如:當他有東西打不開時,會說「幫我開」。   

□ 2.知道親人或朋友名字,例如:知道爸爸、媽媽或手足的名字。                 

□ 3.理解並能正確表達指示代詞「這裡」,例如:問他哪裡痛?他會指肚子說「這裡」。                                                                                                                                       

□ 4.會在動詞之後加上「了、過」表達完成時態,例如:媽媽問他吃了沒?他會回答「吃了」。                                                                                                                             

□ 5.能理解回答疑問詞「誰、哪裡」,問他「誰在裡面?」,他會回答「爸爸」,問他「爸爸去哪裡?」,他會說「去上班」。                                     

□ 6.會使用「好」作為副詞,來表示程度的短語,例如:好漂亮、好可愛、好多、好臭……。                                                                                                                                       

□ 7.會正確表達量詞,例如:一個餅乾、一隻小狗。                                         

□ 8.會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詞指稱他人,例如:會說「我好可愛」;「你好香」。                                                                                                                                       

□ 9.會使用介系詞:「在」表達處所短語,例如:在外面、在房間。               

□ 10.會使用語氣詞,例如:對話中常會用「好啊、對呀、好棒喔」等

□ 11.了解並常常使用形容物體的字詞,例如:藥藥好苦、冰冰的。               

□ 12瞭解時間副詞「先」的意思,例如:跟他說「先吃飯,才可以吃布丁」他會做出合適的反應。

 

發展年齡31-36個月(請勾選通過項目)

□1. 理解並說出五種顏色,例如:問他:「衣服什麼顏色?」,他會回答「紅色、藍色……」。                                                                                                                                       

□ 2.適當的使用嘆詞方式表達情緒,例如:嗯、哈哈、唉呦、哼。                  

□ 3.能夠唱數到10以上,例如:會邊爬樓梯邊從1數到10,完全不需大人提示。       

□ 4.能理解且能說出時間副詞「剛剛、剛才或已經」,例如:問他「洗手了嗎?」他會回答「剛剛洗了」,吃不下飯時,會說「我已經吃飽了」。                                       

□ 5.瞭解且能正確表達「大小」的概念,例如:去買玩具時,他指著大的會說「大車車」。                                                                                                                                       

□ 6.能夠理解身體上較小部位的名稱,例如:眉毛、指甲、牙齒……。     

□ 7.會使用代名詞所有格「你的、我的」,例如:幼兒指著玩具說「這是我的,不是你的」。                                                                                                                                       

□ 8.會使用連詞「又」或「也」表示重複,例如:當別人要吃他的東西時,會說「你又要了」,看到哥哥有什麼,就會說「我也要」。                                                       

9.會使用「都」來表示全部,例如:會指著車車說「這都是我的」

 

發展年齡37-48個月(請勾選通過項目)

□ 1.會使用「最」來表達程度,例如:爸爸最高、媽媽第二高、我最矮。      

□ 2.會正確使用我們、你們、他們等複數代名詞,例如:我們一起去吃飯。  

□ 3.會正確回答自已的年齡,例如:我4歲了。                                                  

□ 4.能將常用物品歸類命名,例如:他會知道貓、狗、羊均是動物;蘋果、香蕉、西瓜是水果;汽水、檸檬茶、冬瓜茶是飲料等。                                                           

5.會使用「太」表示程度的用語,例如:「太可怕了」;「太累了」;「太高興了」等。

□ 6.會使用「幾」詢問有多少,例如:「有幾顆果凍?」;「有幾片葉子?」;「有幾輛車子?」等。                                                                                                                               

□ 7.會使用「先…再」表示先後順序,例如:「我先刷牙,再洗臉」;「我先吃飯,再吃糖糖」;「我先玩球,再玩拼圖」等。                                                                           

8.會使用「如果」的字詞,表示假設的意思,例如:「如果我聽話,媽媽會買玩具給我」;如果我吃完了,我可以去玩」;「如果我是小鳥,我也會飛」等。

□ 9.會使用「可是」的字詞,表示事情的轉折。例如:「我想吃冰棒,可是媽媽不答應」;「我想玩躲貓貓,可是姊姊不要」等。                                                                   

10.會使用「因為」的字詞,表示前因後果,例如:「因為我不乖,阿媽生氣了」;「因為下雨了,不可以出去玩」;「因為太高了,我拿不到」等。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EMBA雜誌編輯部/文
在這個高壓力、高競爭的環境下,你看著那些不只臉上堆著笑容,而是打從內心享受人生的人,不免要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是因為「快樂的人有一套」。這些快樂的人有以下六個共同特徵,值得我們效法:

在這個高壓力、高競爭的環境下,你看著那些不只臉上堆著笑容,而是打從內心享受人生的人,不免要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公司雜誌(Inc.)專欄作者達姆(Kevin Daum)認為,這是因為「快樂的人有一套」。這些快樂的人有以下六個共同特徵,值得我們效法:

1.他們對「快樂」有很清楚的定義。快樂到底是什麼?它的定義是很主觀的。有些人認為它是功成名就;有些人則認為是兒孫成群。真正快樂的人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並且致力於追求這個目標。要向這些人看齊,不妨留意平日有哪些事讓你覺得開心,又有哪些讓你不愉快,然後盡量專注於前者。

2.他們能從小事裡發現大快樂。真正快樂的人能夠享受人生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讓這些小小的好事逐漸累積成正面情緒的高塔。一場愉快的談話、一個成功的任務,都可以讓他的心亮起來。你何不也仔細觀察周遭的小細節,享受這美好的世界?

3.他們相信自己的價值。很多時候,一個人之所以不開心,正是因為緊張過度。因此,如果能培養自信,往往能擺脫焦慮。

要在重要場合中建立自信,有三種做法:寫下你的專業知識、事先排練你的角色,以及建立三重可信度。把你腦中的知識寫下,可以讓你更有條理;事先排練,則讓你能跟這些知識更為熟稔,上場時也更能掌控;三重可信度則是指,找三個知名或專業人士為你的論點背書,這會讓你感到自己的發言更有權威。

4.他們持續追求自我成長。快樂的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變成一潭死水。一旦他們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就會積極追求新的機會與挑戰。因此,找些能發展你的潛能的活動吧!無論是新的書籍、課程,或加入新的社團都好。

5.他們溫和地影響他人。快樂的人會主動想辦法改善別人的情緒,只是他們不會咄咄逼人,而是以柔性的方式協助對方。施比受更有福,若要成為快樂的人,就開始學習如何無私奉獻吧!

6.他們隨時心懷感激。生命中有許多值得感激的事,無論是曾幫助過你的貴人,還是意外遭遇的良機。快樂的人不只是將這些謹記於心,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向內,快樂的人能夠看清自己的目標與價值;對外,他們不只對周遭的人、事、物心存感恩,更能將正面的能量,感染給別人。從今天開始,練習做個快樂的人。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324期(2013年8月出版)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9278

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不善溝通」,是很多人亟欲改善、提升的能力要項之一。然而,自認拙於溝通者在自我檢視的過程中,容易反射性的推論,問題出在自己口才不佳,缺乏自信,容易緊張,個性內向,從而,便自我要求「要增加自信」、「練習多說話」、「走進人群」,甚至去上課演練溝通技巧;種種「解法」,雖多少有所裨益,卻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有些主管碰到這類同仁時,竟也僅反射性的指導:「你要多溝通」,令人啼笑皆非。

  回過頭來,每一個人都是別人溝通的對象,相信大家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一類人看似長於溝通,但聽起來卻只覺得其邏輯跳躍,說話天馬行空切不入重點,甚至語無倫次而不自知。更有一類人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卻讓人感覺從頭到尾在「自說自話」,甚至有強辭奪理的感覺。結果同樣是「有溝沒有通」。

  事實上,深入拆解「溝通」這個能力要項,可以發現,不善溝通的根源有二。

  其一,是對欲傳達的「事」,缺乏系統性、結構性的了解與掌握。因而,當欲傳達給別人時,說起來零零落落,邏輯不清,甚至自相矛盾。對方接收時非常吃力,自然溝通就不良

  其二,把話說清楚只是溝通的基礎,要讓人「聽進去」,進而「認同」、「接受」,「人」的因素更為關鍵。大家都知道要與孩童對話,一定要考量其年齡與心智程度,並用其可理解的用語表達,才能與之溝通;更何況不論是主管對部屬、部門對部門或者是跟客戶溝通,其立場經常互異,甚至是對立。若未能認知到「人」的不同,只一味想把「事」說清楚,結果不僅自己氣餒不已,對方也必然以「你根本不了解」或「根本不可行」來回應,完全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因此,提升溝通能力的第一個要訣,在於對於欲表達的「事」,自我檢視是否的確有系統性、結構性的了解與掌握;若否,則預先思索、結構之。深一層思考,若在工作甚至生活中,即已養成良好的「系統習慣」與「結構習慣」,那麼即便口才並不突出,卻也能因論述有條有理邏輯分明,而讓對方輕鬆理解。

  掌握好「事」的要訣後,則應思考「人」的因素。如何從對方的背景、環境、思惟模式與所處立場,模擬對方對這件事可能的態度與反應,以及自己該如何述說對方才聽的入耳,進而逐步、順勢導引到能認同你的想法。事實上,多數事物的推動與執行,必然都牽涉到與不同人的溝通與協調,若能建立「多了解別人、站在對方角度想」的習慣,事事想到「人」的因素,無形中建立「了解人的習慣」,行事不也就能自然而然施展出此一要訣。

  由此可知,提升溝通力的根源並非在於口才或演說技巧,而在於能力根源的「系統習慣」與「結構習慣」(事的了解),以及「對人深入了解的習慣」(人的了解)。同仁應更加注重在平日不斷的練習,養成「系統習慣」、「結構習慣」,以及「對人的了解」,就能夠改善溝通的能力。
(Y60306)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到了畢業季節,數以十萬計年輕、充滿朝氣的畢業生正要踏出校園,站上職業生涯的起跑點,準備開創自己的事業。無疑地,年輕正是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因為年輕,所以有體力、有衝勁、滿身活力,無論資質、學歷、出身背景如何,似乎只要自己還年輕,時間就永遠站在自己這一邊,對未來也就滿懷憧憬與希望。

  但是,年輕的另一面,卻是缺乏經驗。涉世未深、處事不夠圓融、工作歷練不足、個性上還留著許多稜稜角角猶待琢磨,這些特質同樣存在年輕人的身上,可謂年輕的一體兩面。長者對於一般年輕人常有這樣的觀感:「年輕人最大的資產是年輕,最大的負債也是年輕」,用這句話來形容年輕人,可說非常地貼切。

  在我剛踏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同樣聽過這句話。當時我很直覺地想到,既然年輕是年輕人最大的資產,同時也是最大的負債,那麼,我該如何用資產來償還負債呢?我並未想出什麼令人拍案叫絕的答案來,但當時得到的結論卻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是正確的,那就是我應該趁著自己年輕的時候,花同樣的時間卻累積比別人更多的工作經驗,經驗要累積得快,除了比別人更努力工作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方法。

  上帝對每一個人最公平之處,在於無論富貴貧賤、資質高低,每個人一天都同樣擁有廿四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也不會少一秒鐘。但同樣的一天廿四小時,每個人活得卻都不一樣,有人努力認真,也有人虛耗度日,經驗累積成長的腳步也因此大不相同。

  假設有兩個同時步出社會的年輕人,學歷、資質都差不多,但是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同。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就一般情況而言,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平均約六小時左右。如果其中一個人工作較不用心,則很可能一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只有四小時;但另一個人卻特別努力,絕大部分的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經常主動加班,即使是下班時間,腦子裡還在不斷思考工作上的事情,產生新的創意、思索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因此同樣一天下來,可能可以累積相當於十二個小時的工作經驗。長期如此,則兩人同時工作十年之後,前者可能只累積相當於六、七年的工作經驗,但後者卻已經擁有相當於廿年的工作經驗,是前者的三倍之多。兩個原本條件相當的年輕人,十年後的能力、經驗以及相對應而來的工作成就,卻大相逕庭。

  這個簡單的數學運算,其實正足以用來解釋,為何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在剛出社會時,彼此的條件其實差不多(因為都一樣年輕,也一樣沒經驗),但是經過十年、廿年之後,彼此的能力與成就卻會形成極大的落差。

  因為年輕而缺乏經驗,其實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能自我認知到這一點。又由於經驗的累積需要時間,而時間流動的速度卻又無法加快,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將經驗的問題丟給時間去解決,認為隨著時間流動,經驗自然跟著增加。但如果一個年輕人懂得善用自己年輕的本錢,投入更多的心力在工作上,便能突破時間的限制,更快速地累積經驗,在同儕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的機會也大為增加。

  相對地,許多年輕人因為擁有年輕而意興風發,這樣的朝氣蓬勃固然不是壞事,但是許多人卻因此認為來日方長而可以恣意揮霍,每天悠哉度日,不知不覺地已經在同儕之中逐漸落後,等到察覺出來而有心追趕時,卻已經落後一大截了。一個人之所以會落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下場,大多肇因於此!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聯強國際保留本文所有著作相關權利如發現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治療癌症技術又有重大突破!台北榮總癌症幹細胞研究日前獲得美國專利,榮登癌症期刊。動物實驗發現,以「白藜蘆醇」做為增進放療線療效(放療增敏劑),有助於提高腦瘤、頭頸癌的治療效果。

  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邱士華醫師指出,惡性腫瘤都具有極高度的放射治療抗性,其中以腦瘤、頭頸癌最為明顯。最近的研究顯示,在惡性腫瘤中存在著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未分化形式細胞,即為癌症幹細胞。

  由於癌症幹細胞在腫瘤增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對治療產生抗性、持續性的復發,如果放任不管,將影響腫瘤轉移,甚至大幅降低存活率。以目前臨床治療,可能無法完全有效清除癌症幹細胞。如何能夠精確尋找出癌症幹細胞的特有分子路徑,以及有效標的藥物已為目前醫學研究當務之急。

  台北榮總研究團隊成功建立以癌幹細胞為平台主體來篩選並開發藥物,初步研究成果發現,從核果植物中所萃取出的多酚類化合物「白藜蘆醇」具有抑制癌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在異體移植免疫缺陷小鼠的動物實驗中,也證實「白藜蘆醇」具有增進臨床放療線電療的效用。這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來說,可說是一大進步。

  邱士華指出,以「白藜蘆醇」作為放療增敏劑的治療技術,目前已申請人體臨床實驗,相信不久將直接加惠於癌症病患。「白藜蘆醇」常見於葡萄、堅果、核果類天然食物,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效果,民眾可以適量攝取。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52&id=14927

 

近年來,適度飲用葡萄酒對人體健康的好處引起廣泛重視。科學研究證實,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蘆醇以及多種多酚類化合物,如原花青素(即OPC葡萄籽萃取物)、花青素、兒茶素…等成分。這些植物性營養素具有極佳的抗氧化活性,不但能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侵襲,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可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癌症骨質疏鬆和多種退化疾病。

白藜蘆醇是葡萄酒中的一種非酒精成分,葡萄花生百合、松樹和許多植物都含有大量的白藜蘆醇白藜蘆醇是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也就是天然的植物性抗生素。當植物受到環境壓力、真菌和細菌感染時,就會產生抗毒素來對抗外界的侵襲,白藜蘆醇就其中之一。

經研究證實,白藜蘆醇對人體也有許多好處,包括:

新型的心血管保護劑 清除自由基 抗氧化 抗炎症 抗突變、抗腫瘤,抑制腫瘤生長 防止低度密脂蛋白(壞膽固醇)氧化,並防止慢性缺血 減少心肌梗塞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傷害 促進一氧化氮生成,有助血管舒張 抑制血小板凝結和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 新型的植物性雌激素,可作為更年期婦女補充雌激素的安全替代品 新型神經系統保護劑 改善憂鬱症 促進膠原蛋白合成 減少骨質疏鬆的機率,促進新骨形成 有助於穩定情緒  

 
這些作用令科學人士感到非到興奮,表示白藜蘆醇可以用於治療多種退化性疾病。其實,中藥裡的虎杖就是富含白藜蘆醇的一種植物。據傳統中藥理論,虎杖有清熱、活血、解毒、消腫等作用,自古就用來治療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過敏和各種炎症。虎杖根還可用來對痢疾、頭痛、閉經、乳腺炎、外傷、細菌和病毒感染、燒燙傷、咳嗽、哮喘、關節炎高血壓癌症

愛尚它®白藜蘆醇粉末從葡萄中萃取出白藜蘆醇和原青花素(即OPC葡萄籽萃取物)等多酚化合物,為您和家人的健康提供天然的保健補充品,素食的人也能安心食用。

哪裡可買可按此連結 愛尚它®白藜蘆醇粉末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台中榮總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吳定中

【先天因素】

1. 先天性跗骨黏合或附生舟狀骨:

有些小朋友先天有跗骨黏合的現象,最常見是踵骨和距骨的黏合,此種黏合會造成「僵硬型扁平足」。

2. 先天性韌帶鬆弛:

有些小朋友先天有全身韌帶鬆弛的現象,此種現象不限於足部,在足部以外的關節也會發生;另外懷孕後期時,嬰幼兒在子宮內肢體活動不靈活,有時候會有俗稱『壓胎』的情形,就會造成韌帶鬆弛。

3. 遺傳因素:

有研究報告指出,扁平足具有遺傳性,也就是說扁平足的父母,較有可能生出扁平足子女。

4. 性別:

在國外有關扁平足發生率文獻,都是女生略多男生;在我們台灣所做的小朋友研究中發現,扁平足的比率反而是男生略高於女生。

 

【後天因素】

1. 足部太早承重:

現今父母或保母在幼兒正經爬行階段,害怕地板骯髒或安全考量與照顧方便,即讓未滿十個月之幼兒使用螃蟹車或學步車,讓足部還在不穩定狀態便開始承受重量,以致足弓發育遲緩或是變形。

2. 肌肉韌帶無力:

幼兒型扁平足大部份屬小腿後脛肌無力,促使足弓部位的內、外支撐力量不夠,造成塌陷而扁平。

3. 發展遲緩或其他之骨骼神經病變:早產兒與幼兒整體性的發展遲緩或患有其

他神經病變,也會使足弓發育延緩。

4. 錯誤姿勢:

長時間處在跪坐的姿勢玩玩具、看電視,也會造成足弓發展受阻與X形腿的產生。

5. 肥胖或懷孕:

有些小朋友的體重過重,也會讓足部的壓力增加;成人在懷孕後或中老年時期足弓也可能會變的比較扁平。

 

【扁平足簡易評估法】

1.小朋友坐姿將腳翹起,觀看足底足弓處是否凹陷,如無出現可能是屬於結構型(僵硬性)扁平足,須再由醫師或X光診斷確定,但一般較少見,大多數小朋友屬於坐時有足弓,站起來時足弓消失之功能型(柔軟性)扁平足。

2.小朋友站立於矮箱上,觀察其腳內側之足弓有無隆起,還是平貼於地面。

3.立正站好、雙腳併攏,從背後觀察小腿後側中線與足跟中線是否為同一直線,如跟骨線內斜表示足部為外翻現象,但須再評估是否因前足外旋、足弓塌陷,而造成後足代償性外翻。

4.踩足印,觀察小朋友足部之壓力與足弓發育是否完整,並可藉此追蹤其足弓發育之程度。

5.讓小朋友單腳站立,且讓著地之大姆趾做伸直翹起的動作,如無法做出上述動作、足弓仍為扁平、並且超過三歲,那可能就是『扁平足』之高危險群,另外觀察大姆指的內外翻,也可了解足部受力的不平衡。

 

【扁平足的影響】

扁平足對人的健康影響,其實見仁見智,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少數會因扁平足或整體性發育遲緩與韌帶鬆弛,使走路、跑跳、平衡等粗動作受影響而常跌倒,但是,如果併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即讓兒童在走路時接觸地面之足跟不穩、歪斜,有可能進一步因為身體受力改變,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面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使在發育過程中,足部、膝關節、骨盆、脊椎都易偏離

中線,造成關節甚至行走時的步態都不符合人體生物力學所需的常態,進而產生因為軟組織過度受力而產生發炎、疼痛的問題。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會有症狀發生,但有些在幼兒時期,即會產生腳酸、走不久要人抱、常跌倒或有異常步態等問題;而且成人扁平足的足部失去吸震、緩衝、減壓之作用,較會引起走遠路

或跑步時下肢易疲勞、足底肌膜炎、大腳趾變形關節疼痛、膝關節炎、踝關節扭傷、腰酸背痛、脊柱側彎、骨盆歪斜、長短腳等問題,所以小時候足部的異常,如果家長未注意及處理而錯過了黃金期,長大以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是無法避免,必須去面對解決。

 

【治療】

【幼兒部份】

1.一般幼兒扁平足不需做任何治療,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只需觀察追蹤即可,或經由足底印壓力板來追蹤比較足弓的形成,通常會在五至七歲逐漸恢復,最晚在十歲之前皆會自然形成,但仍有5~10%仍為扁平足無法自然恢復,所以,家長可在幼兒二至八歲足弓發育時期,注意小朋友的足部發展,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與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足弓之發育。

2.但如果其扁平足有合併足外翻,即後跟骨線內斜之小朋友,應在三歲時給予特製醫療鞋墊來支撐足弓,讓足部維持在一個正確的位置發育,才不會造成其他的相關組織承受不正常的力量,造成發育上的異常;除非,嚴重之足部變形或經醫師建議才需穿戴足部護具,其足弓支撐墊也不能太高,否則會造成原有之足弓失去其功用並且產生疼痛,扁平足的小朋友很少需要外科手術,若有嚴重變形或其他先天性骨骼融合等問題,可請教專業的小兒骨科醫師,來評估其手術之必要性。

【成人部份】

利用鞋內墊所提供的適當支持,來維持正常之足部結構,分散足底三點受力,減低因足部所造成的疼痛,並改善足部膝關節及脊椎受力與調整身體重心線;有些足部疾患的病人常會引發頸部或腰部的問題,如果沒有從足部去著手與改善,常常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根本,『腳不對、整個人都不對』,可見人體地基足部的重要性。

 

扁平足之足部運動 

一般正常之扁平足係指足跟無內斜者,只需加強其脛前肌與後脛骨肌及足底肌膜之力量,就能早日誘發足弓形成。但若有合併足外翻之扁平足,則需以足弓矯正鞋墊配合運動,方能使足弓正常地發展。

加強足部力量之運動大致有下列幾種:

1.赤足在沙地或有坡度之草地上散步、奔跑,但時間勿過長。

2.多參與團體遊戲如:跳繩、踢足球、捉迷藏、跳格子、老鷹抓小雞等,藉由活動與遊戲來誘發足部的發育。

3.用腳跟走路即學企鵝走路,訓練其前脛肌之肌力,誘發足弓之形成。

4.用腳趾撿拾珠子、紙團、小球、鉛筆,或和同伴互相踩腳踏車。

5.雙腳或用手腳互扯毛巾、毛線、搶帶子。

6.用腳趾扯動毛巾、鉛筆或用腳趾玩猜拳遊戲。

 

給家長的建議 

1.家中長輩若有扁平足,須特別注意幼兒足部之發展。

2.切勿讓未滿十個月大之幼兒,足部太早承重,尤其使用 ”學步車” ”螃蟹車” 學習走路。

3.避免六歲以內的兒童在家或幼兒園,採用跪坐姿勢玩玩具、看書或看電視。

4.如小朋友為扁平足為其挑選鞋子時,應特別注意足跟部之穩固性、鞋子前後皆應預留五至十公釐的長度、鞋子前足應寬高、前後對折角度約可至60度;如非得穿著拖鞋,也可使用夾腳拖鞋來訓練足趾力量。家長盡量不要在未經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之前,自行購買市售矯正鞋或足弓墊,因為足弓太高會影響足弓功能並造成足部疼痛,足弓太低又無支撐功能,以及是否前足也有問題須一併評估考量。

注意小朋友之體重與體適能方面之發展,如有常常跌倒,可能懷疑其足部問題或整體性發展遲緩及感覺統合出現障礙等,最好先找本院復健專科醫師評估診斷。

多讓小朋友接觸大自然,提供開闊與更多寬廣的活動空間,若為韌帶鬆弛者又有扁平外翻足則避免太早學直排輪與滑板車之遊戲。扁平足的處理貴在早期發現、平時多觀察注意,切勿過度緊張,如果發現小朋友的足部出現異常,建議先觀察一段時間,如果仍無改善後,再找尋專業之小兒骨科、復健專科醫師診斷,或找有經驗之物理治療師詳加評估,並長期追蹤其足部之發展,來決定是否需要足部輔具之協助,千萬是馬虎輕忽不得。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