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鄭怡真


出生到兩歲

1.鼓勵你的小朋友多發些像母音和子音的的聲音,如媽、答、爸。

2.利用不同的方法,像維持眼神的接觸、對小朋友的語言有反應、模仿聲音來鼓勵其溝通意圖,例如:提高音調問問題。

3.模仿你的小朋友的笑聲和臉部表情。

4.教導你的小朋友模仿動作,如:躲貓貓、拍拍手、飛吻。

5.當你幫小朋友洗澡、餵食、穿衣服時要說話,告訴小朋友你正在做什麼?你要去哪裡?你要看什麼?

6.辨別顏色&數數。

7.使用手勢,像揮手說掰掰來幫助傳達意義。

8.模仿動物的聲音連結特定的聲音代表該動物狗狗汪汪

9.回應其溝通的意圖。

10.拓展小朋友的單字使用媽在這裡,媽媽愛你,xx在哪裡?xx在這裡

11.開始閱讀。有時不照書中的字來描述書中內容,選擇活潑和大量彩色的圖片,但不要太詳細的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鼓勵小朋友命名和指認熟悉的物品。

 

兩歲到四歲

1.用簡單清楚的語言做示範。

2.重複小朋友所指的東西告訴他你了解了,建立並擴展小朋友所說的話要果汁?我有果汁,我有蘋果汁,你要蘋果汁嗎?

3.使用嬰兒式用語來傳達意思再使用成人式用語完成之,如:要鰻鰻,我們要吃飯了

4.剪圖片(喜歡或日常生活物品)製作成剪貼簿,並將它分類,像可以騎的、可以吃的、可以玩的、甜食、水果。或利用重疊和配對可笑的圖片,如:黏狗在車子輪子的後面,討論哪裡錯了及如何修理。

5.數書中的圖片項目。

6.幫助小朋友了解和問問題,玩是非問答題,如:你是男生嗎?你是某某某嗎?豬會不會飛?鼓勵小朋友問問題和讓他試著去愚弄你。

7.提供選擇性的問題如:你要蘋果還是橘子?你要穿紅褲子還是藍褲子?

8.擴展字彙。命名身體部分並告知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鼻子,我可以聞花、肥皂、蛋糕、爆米花

9.唱簡單的兒歌和重複嬰兒式旋律來表現旋律和語言模式。

10.放一個熟悉的物品於容器內,讓小朋友摸並告訴你那是什麼和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球,我會丟球、我會玩球

11.使用熟悉的人或地方的圖片/照片,告訴小朋友發生什麼事或重編故事。

 

四歲到六歲

1.當小朋友開始要對話時,盡可能的專注注意力在他身上。

2.要開始說話時,要確定你已經取得小朋友的注意。

3.鼓勵並讚美所有小朋友想要說話的嘗試,並利用詢問問題,表現出你了解其字或詞彙。

4.說完之後停頓一下,給小朋友機會可以繼續這個對話。

5.繼續建立字彙。介紹一個新字和提供其定義或在短文中使用,可以用誇張幽默的方式,如:我想我要騎車去商店,我太累走不動了

6.談論空間關係(第一、中間、最後、左右)和相對(上下、開關)。

7.提供一個描述或提示,讓小朋友定義出你所描述的東西,如:我們要用它來掃地(掃帚);這個東西很冰,甜甜的、很好吃,我喜歡吃草莓口味的(冰淇淋)

7.分類的說明和形式化,指出東西不是屬於某類的物品,如:鞋子不屬於蘋果、柳橙,因為不能吃、不是圓形、不是水果

8.讓小朋友遵守2-3步驟的指令,如:去房間拿你的書給我

9.鼓勵小朋友給予指示,大人遵照小朋友的指令來建個積木塔。

10.和小朋友玩遊戲像「房子」,交換角色或討論不同房間和家具。

11.當要去雜貨店買東西時,討論要買什麼、買多少,要作什麼,並討論大小、形狀(長方圓)、重量(輕或重)。

12.在每天的活動上挑戰,如:在廚房鼓勵小朋友命名所需的廚具,討論菜單上的食物、顏色、材質、味道、食物來自哪裡?小朋友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哪一種?誰要清理?

13.強調介詞的使用,如:問小朋友碗要放在桌上膝蓋上或湯匙上;湯匙是屬於誰的

14.電視也可以作為一種工具。談論小朋友正在看的節目,讓他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討論其人物特質,他們高興還是哭?要求小朋友告訴你這個故事,一起演出一個場景,且製造不同的結果。

 

文章出處:馬偕紀念醫院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醫療服務資源 http://www.mmh.org.tw/earlyintervention/#19 

 

如發現 貴網站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

以上,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早療中心兒童臨床心理師 王加恩

 

寶寶均衡的身心發展

寶寶的發展可分為六大發展領域,這六個發展領域乃是息息相關,每個寶寶在不同年齡階段均有不同的身心發展重點。許多家長往往會特別注重孩子的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而忽略了動作、社會情緒以及生活自理等向度,反而使得孩子發展有失衡的現象。會說話固然重要,但是學會與人分享以及能夠被媽媽安撫不哭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雖然一歲半會數數是很厲害的,但若能拿湯匙吃東西那也是酷的。因此,當我們審視孩子的發展狀況時,別忘了要同時觀察這六大發展領域,同步促進,才能協助寶寶的成長均衡又完善。六大發展向度如下述:

1.粗動作:大肢體動作發展。如:翻身、坐、跑、跳、騎腳踏車等。

2. 精細動作:小肢體動作發展。如:會拍打東西、手指頭有力氣抓緊媽媽的手指、會張手抓取物品、有力氣拉住玩具不讓他人搶走、拿湯匙、拿筆亂畫、拉下拉鍊等。

3. 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瞭解他人非口語與口語訊息,同時也能適當已非口語或口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意見。如:聽懂大人講的動作名稱(如ㄆ拍拍手),並可做出動作、一歲會叫爸爸媽媽、二歲會說單詞等。

4. 認知學習:認知概念的學習。如:會分類顏色、分辨大小、會正確玩形狀筒、拼圖、相對詞概念、數量概念等。

5. 人際社會:對他人有適齡的人際互動興趣與社交技巧。如:認得媽媽的臉、懂得怕生與危險、負向情緒能被媽媽所安撫、喜歡跟人一起玩、主動分享、關心他人的感受、一起玩或輪流玩遊戲的能力等。

6.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照顧的能力,譬如自己拿奶瓶、喝水、拿湯匙吃飯、刷牙、穿衣服、背包包等。

嬰幼兒發展遲緩的警訊

所謂發展遲緩,係指孩子在各發展向度(包括生理發展、感官知覺、動作、語言、認知學習、人際社會心理、情緒、生活自理)等發展項目上有一種或數種上明顯落後同年齡的孩子稱之。在臨床上若落後程度達20﹪我們稱為邊緣性發展遲緩;若達30﹪以上(如4歲的孩子,能力只有2歲左右,落後了50﹪),便達顯著發展遲緩標準。表一列出常見的發展遲緩警訊供您對照,若您對寶寶的發展有所擔心,可直接至台北市早期療育網站進行線上發展篩檢表的檢測,若發現有異常指標,可至醫院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進行相關評估。

 

表一、嬰幼兒各階段發展遲緩警訊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6個月)

   不會想拿玩具玩

   不會用手抓住玩具

   不會注意人的聲音

   拉孩子坐起來時,頭不會往後仰

   無法翻身

   不能抬頭至90不會尖叫或大笑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9個月)

   無法自己坐起來,並坐穩

   不會發出單音或嘰咕嘰咕的聲音

   不會同時拿起二塊積木

   頭不會轉向聲源

   不會對陌生人有警覺感

   東西不見了會找一下會將東西由一手換至另一手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1歲)

   不會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

   不會模仿拍手、再見等姿勢

   不會爬

   不會扶著東西站好

   不會自己坐起來

   不會模仿簡單的聲音

   不會用拇指與食指抓捏東西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16個月)

   不會放手走路

   不會有意義地叫爸爸媽媽

   不會自己拿起杯子喝水

   不會表達需要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2歲)

   不會說兩個單字合併的句子,媽媽抱抱。若尚不會叫爸爸媽媽,則為顯著語言發展遲緩了。

   不會跑

   不會上樓梯

   不會模仿做家事

   不會向前踢球

   無法堆高三、四塊積木

   不會倒退走

   尿濕褲子不會表達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3歲)

 不會拿筆畫大圈圈

 不會一腳一階梯地上下樓梯

 不會將六塊積木疊高

 無法聽指令指出四個身體部位

 不會雙腳跳

 無法說短句(含主詞、動詞、受詞)

 

文章出處:馬偕紀念醫院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醫療服務資源  http://www.mmh.org.tw/earlyintervention/#07

如發現 貴網站不宜引用或轉載本文,版主有權通知撤除

以上感謝您的配合!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在早期療育的治療過程中得到很大的獲益與成長
雖然嬰幼兒有6次健兒門診,但家長若發現孩子有異常
請採取行動電洽各縣市政府的通報轉介中心取得早療服務資源
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
 
掌握治療的先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發展遲緩兒的盛行率約為6%~8%。
 
為早期找出發展遲緩兒,衛生署保健處擬定了一套簡易的篩檢量表,與小朋友接觸密切的家
長和托兒所老師可依量表多注意小朋友的狀況。雷游董事長表示,在現有人力不足的情況下
,設計簡單的量表是很重要的輔助措施。家長可以清楚評估子女是否有發展遲緩的情形,若
懷疑可能有問題,再趕緊尋求醫療協助,但令人遺憾的是,家長和托兒所老師大多沒有這樣
的警覺,而是明明發現小孩子有點不對勁,卻只認為這孩子是「大隻雞晚啼」而已,不知道
小孩子可能有那些地方受傷了,需要給予補救。
 
認知不足及人力缺乏是最大問題
   目前健保補助四歲以下嬰幼兒有6次健兒門診,雖然健兒門診的立意很好,但在醫院考量收入
的前提下,健兒門診的兒童很多,檢查身高、體重等生理問題沒有問題,但評估發展遲緩需
要多一點的時間,目前的健兒門診中根本沒有辦法辦到。
 
早期療育的服務流程
衛生署醫政處表示,早期療育服務流程是一種制度化與連續性的服務,包含發現、初篩、通
報、轉介、評估、療育安置及家人支持等等,若兒童經初篩被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即由早
期療育相關工作人員將前述服務項目予以結合,使特殊兒童能得到完整的服務。
 
設立通報轉介及評估中心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體系,目前全省絕大部分的社會局都設立了通報轉
介中心,家長如果懷疑小朋友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可立即電洽縣市政府的通報轉介中心
,中心的人員會提供後續的醫療和復健諮詢,意即透過這個轉介中心的單一窗口,整合相關
的資源,讓家長了解後續的作業,例如接受更科學化的評估後,如果有溝通的問題,就要轉
介給聽語方面的復健人員,若是粗動作有困難,就要轉給物理治療師。
 
衛生署已補助10所醫院成立「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分別為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
、台中榮民總醫院、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私立高雄大學附設醫院、佛教慈濟綜合
醫院、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兒童分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署立新竹醫院、羅
東聖母醫院,因鑑於很多家長反應,當他們懷疑小孩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問題而求診時,往往
不知道該看那一科,常常在不同診間來回奔波,不知如何是好,評估中心希望以單一窗口的
服務模式,整合醫院中可以協助發展遲緩兒的資源,讓家長一旦經初篩選後疑似個案,直接
到評估中心即可獲得專業團隊的協助。
 
衛生署推動成立「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以每縣市至少有1所評估中心為目標,至於
有些離島縣市因無大規模的醫院,將採跨區域的團隊整合服務模式。除了成立評估中心外,
衛生署也將加強基層醫療人員對早期療育的認知,加入早期發現的行列中。
 
家長須與專業人員合作
早期療育人員不足的情況一時還不能改善之前,家長則必須要多花點心力,不能只仰賴小
朋友一段時間才到醫院接受的復健,而要與專業人員合作,在家時也協助小朋友進行復健。
 
當家長知道小朋友是發展遲緩兒時往往不能接受,但事實上,拒絕接受並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而是要想辦法補救,除了透過通報轉介中心尋求醫療協助外,也可透過有相同境遇的家長
分享彼此的經驗,千萬不要放棄希望,更不要責備自己,將自己封閉起來。
 
◎ 諮詢:衛生署.伊甸基金會.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董事長雷游秀華
◎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報導104期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懷孕5個半月時的高層次超音波發現孩子似乎有異常,緊急安排到柯滄銘醫師進行羊膜穿刺檢驗,檢驗報告證實小孩的染色體正常,但緊張的心情仍沒有放鬆,在朋友的介紹下到了榮總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攝影,報告結果發現孩子腦室有水囊超過標準範圍,但當時已懷孕滿六個月,醫生說在無法確定小孩是異常無法進行妊娠終止,醫生只能安慰我說孩子是動態發展,多臥床多休息,讓孩子得到充分的營養,從我知道孩子有可能是異常到足月生下孩子期間,心情總是忐忑不安感覺度日如年非常痛苦,當時有借助宗教信仰給予自己精神的鼓勵與支持。

        孩子在醫院出生後有進行一連串的檢查,證實腦室的水泡確實存在,未來就只能持續觀察變化,當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們在北醫安排孩子的核磁共振攝影與心臟超音波,孩子的腦室水泡仍然存在但醫生不認為一定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也許是我們過度放鬆覺得孩子應該沒有問題,只是發展慢些,直到孩子兩歲仍不會開口說話,我才意識到孩子可能有問題,這時才開始積極進行早期療育評估與療育安排,孩子在兩歲半開始進行語言、物理、職能治療,三歲到文山特殊學校就讀幼兒部特殊班,孩子終於在4歲多開口說了第一個字,雖然比一般的孩子整整遲了2~3年,但這已經很大的突破,我們的努力終於看到一點開花,內心感到無比的感動與澎湃。

        辛苦這孩子了三歲開始因為嚴重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發病我們在提升孩子能力的同時又需要兼顧照顧過敏兒回想那段時間長期的睡眠不足與辛勞真的苦不堪言直到現在孩子六歲了孩子有明顯的成長異位性皮膚炎也得到穩定的控制才讓我興起想要分享照顧發展遲緩兒與過敏兒的心得希望能幫助到需要這方面訊息的朋友,大家一起加油打氣!

文章標籤

薇薇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